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致贺信。他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重要文化使命。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文脉悠远,自信鉴之。从甲骨呈奇的安阳殷墟到古蜀之光的三星堆遗址,从“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到“红船精神”的文化内涵,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长河奔腾澎湃,沉淀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出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品格。而凡水有源,方能奔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源泉根植于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历史文明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自信,在溯本追源中充分厘清文化脉络,勇担时代赋予的文化使命,推动中华文明韵致绵长、延久不绝。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中外文化节蓬勃开展、古筝汉服亮相异国街头,文化故事因交相辉映而被生动书写。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去做好中华文明在世界舞台的宣讲员,以兼收并蓄的态度打破文化交往的壁垒、汲取各国文明的养分,以自信开放的姿态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明走出去,推动各国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共同前进,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
疏源浚流,与古为新。“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守正创新的文化传承方式,既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恪守正道、革故鼎新的文化传统相承袭,又与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品格相贯通,体现了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我们要形成活水涌泉的文化新格局,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蕴含的五个“突出特性”,充分激发五点关于“两个结合”的化学反应,在自身传承中让中华文明“活”起来,在对外交流中让传统文化“潮”起来,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委组织部 孙梦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