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文化 > 正文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须强力保护和传承

2023-06-29 15:49:41 | 来源: 贵州省锦屏县三江镇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

据新浪新闻发布,四川成都97年出生的女生吴菁菁学川剧18年,唱花旦的她还主动学习变脸绝活,成功在国外街头表演。作为非遗传承人,吴菁菁边坚持线上演出,线下边做川剧教学,26岁的她带了近30个学生,最小的6岁,正因非遗传承人的时代精神,守正创新、活态传承,才得以让古老的非遗焕发出新活力。在面对城市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非遗传统技艺创新不足、非遗技艺后继乏人、挖掘保护不力等因素,非物质文化要结合时代开展保护,让散落在民间的非物质文化项目动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一是健全专门机构和政策法规保护。各地各部门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设立非物质遗产文化保护机构,并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制定有力的政策法规防止侵权行为,在合理保护的前提下,设立非遗保护基金并及提供财政资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保护及兑现经费给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让其更好地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从目前经费兑现看,国家级省级州级传承人或多或少有一些工作经费,而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工作经费也要给与兑现,以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建立专业培训机构开展传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的牵头下,各县乡镇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学校,专门机构提供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提供技术指导、理论知识、实践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学校以少年宫、业余兴趣小组、少先队主题活动等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更早接触非物质文化,熏陶学生审美能力,培养更多的非遗传承人和艺术家。

三是社区参与提高非物质文化保护参与度。社区可以通过工作坊、展览、表演等形式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融入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才能最大限度增强非遗的传承意识和参与度促进非遗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四是开发创意产业产品让非物质文化融入市场。在城市化发展的前提下将非遗项目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将非物质文化产品推入市场,让非物质文化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促进非物质产品增收使非遗项目能够在商业化的背景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刘荣盛)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