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坚定文化自信,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重大部署,提出“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当代青年要在保护传承中、守正创新中、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
在保护传承中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泱泱华夏,创造了绵延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从兵马俑到万里长城、从楚辞到宋词、从甲骨文到碑派......历史遗迹、诗词歌赋、书画字体无不彰显中华文明的魅力,尽显绚丽多彩。传承中华文化要不断深化理解,深刻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激发文化价值,挖掘文化潜力。文化传承不仅仅需要一代人的努力,更需要民族代代为之奋斗。
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需要不断创新,春晚舞台上的《唐宫夜宴》、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将文化搬上荧屏,3D技术云游博物馆让观众近距离感悟文化,故宫文创让文化进入日常生活,近年来,文化事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突破时空限制,让观众体验文化、感悟文化传统之美。
在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一带一路”架起文化交流沟通的桥梁,故宫博物院在文化领域与世界各国通过合作办展、国际论坛、人才交流等方式加深交往;优秀影视作品进入国际友人视野;传统龙舟国际赛事展现非遗文化力量。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让保护传承为文化自信增一份底色,让守正创新为文化自信增一份亮色,让交流互鉴为文化自信增一份特色。(杨月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