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对于边疆地区各民族党员干部来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文化认同与自信是当之无愧的“门面担当”。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往交流交融,拧成一股绳,让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常筑长固,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让文化自信的“面子”历久长新,永不沾污受辱,“里子”充盈丰富,永不陈旧破损。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深入学习领悟,成果“由表及里”。要将习总书记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讲话精神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庆祝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实践证明,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着马克思主义精神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广大党员、干部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做好文化自信与业务共同提升,以学习成效助推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始终“表里如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为人民谋幸福、民族谋复兴是共产党人的责任与初心,而中华民族文化是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内蒙古各族人民就在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内蒙古成立的76年以来,各民族干部始终把党放在心中,将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一方面,通过贯彻落实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借助现代媒体手段,将各民族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发扬光大,体现到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坚定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让文化自信的“面子”、“里子”相得益彰、互为表里。
坚定文化自信,民族风骨永续传承,不受“谣诼诬谤”。近代百年的屈辱史是中华民族无法忘却的伤痛往事,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各国交流日益频繁,长期以来西方文化入侵等原因,造成少部分人民族自信缺失。习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的大问题”。如今,新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固步自封、闭塞落后的国家,各民族党员干部面对任何抹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等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塞罕坝精神、蒙古马精神等中国精神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风骨神韵,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复兴之路上,民族欲自强、国家欲发展,时代的考题已经列出,我们任重而道远。(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