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三季在央视正式开播。作为央视重要的文化创新类节目,聚焦中华历史上浩如烟海的典籍,从中甄选出最值得讲述的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以“文化节目+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的成书、核心思想以及流转中的闪亮故事,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展现典籍里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典籍里的中国》以典籍为舟,带领观众畅游华夏文明之长河,览先贤如何燃万古之明灯,看后世如何传千年之经义。这档节目以强烈的仪式感、厚重感和时尚感,为我们洞开了历史的青铜巨门,在星光熠熠的典籍里领略民族文化的强烈自信。
文化自信体现在民族独立过程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世代相传的绵延不绝。从“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中国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尚书》到“叙作者之爵里,详典籍之源流,别白是非,旁通曲证,使瑕瑜不掩,淄渑以别”的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全书》,中华典籍就如那浩瀚的星辰,不断闪烁在民族长河之中,璀璨而夺目。它启明在秦汉的大一统里,点缀了“赋”的华丽;它照耀在唐宋的对外开放里,播撒着“诗词”的情怀;它晦暗在明清的外敌侵略里,歌颂着“话本”里不畏斗争、忠于祖国的志愿。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化,虽历经波折,但仍以其经久不衰的顽强生命力,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不断展示着它的荣光与自信。
文化自信体现在民族文化发展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广博、包罗万象。典籍作为中华文化的承载,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地域性和民族性。中国自古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先后创制和使用过30多种古文字,积累了卷帙浩繁的古籍文献。少数民族古籍是记录和传承各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弥补了汉文古籍中的一些缺失和不足,具有重要的文献和文物价值。无论是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三大史诗”的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和藏族的《格萨尔王》,还是迄今为止以单一民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中的第一部通论《苗族古歌》,无不生动记载了中华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精神的史实。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典籍同样风格迥异,异彩纷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缔造了地域鲜明、风格多样的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体现在引领整个人类发展进步的文化使命感。从半部即可治天下,世界第二大畅销出版物的《论语》,到被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本草纲目》;展望在悠久的历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技术全貌的《天工开物》,到囊括各行各业生活方方面面,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知识财富的《永乐大典》,无不昭示着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独树一帜,独领风骚。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论语》里倡导“仁爱”、“和平”、“公正”等人本主义价值观,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追求。秉持“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班般在全世界纷纷建立,让文化在不断交流与碰撞中擦出新的火花。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是从浩如烟海的典籍中来,是从无数的先人智慧中来。看《典籍里的中国》,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力量,从骨子里升腾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这是先人给我们的底气,是跨越千年历史长河仍然奔腾不息的中华民族强大精神动力。(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主簿镇白果村 刘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