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金寨视察指导工作时,对传承红色基因工作作出重要指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七年来,安徽省金寨县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老区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在征集红色文物、开展红色研究、利用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加强规划设计、壮大工作队伍、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项目建设、细化保障措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创造和完善了六种独具特色的“金寨模式”。
一是渗透式传承。主要是通过撰写发表红色文章、编纂出版红色书籍传承红色基因。几年来,金寨干部学院和金寨县委史志室每年都在全国各级各类公开发行的报刊杂志上发表100多篇宣传金寨红色历史、红色人物、红色故事、红色精神的文章;编纂出版了《红色金寨》《军旗猎猎》《将军县的初心故事》《将军县的红色记忆》等30多种红色书籍,努力通过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一本本积淀深厚的书籍传承红色基因。
二是展览式传承。主要是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到红色遗址遗迹、烈士纪念塔、革命博物馆等红色纪念场馆进行参观学习,通过看展陈、听讲解、忆往昔、思未来等多种途径受教育、获启迪。
三是注入式传承。主要是通过集中授课、集中宣讲等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把革命传统教育、红色基因传承作为全县中小学思政课的重点内容,统一教材编写、明确教学要求。在所有到金寨干部学院进行学习培训的班次中均安排一场以上的红色教育课程。以金寨干部学院和金寨县委史志室等单位为主体,组建红色基因传承服务队和红色教育宣讲报告团,上到省直机关、高等院校,下到乡镇村组、中小学校,积极开展送红色基因“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等“七进”活动,努力把红色基因送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使其在更广的空间、更大的范围、更高的层次传承与弘扬。
四是屏幕式传承。主要是通过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微电影、微视频、抖音、快手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把承载着红色基因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制作成人们尤其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声像读物,让他们在欣赏红色文化精品的过程中受感染、受教育。
五是熏陶式传承。主要是通过开展全域活动、营造浓厚氛围来熏陶人、教育人、影响人。近年来,金寨县广泛开展了纪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70周年、人民解放军诞生90周年、立夏节起义、六霍起义胜利90周年等全县性的纪念活动,努力让人们在氛围浓厚、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接受红色熏陶。同时,千方百计地在基础设施建设、硬件环境建设中注入红色元素。如: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上,在街道两旁树立将军雕塑、悬挂红色标牌,让红色文化“驻进”居民小区,用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来熏陶住户。在金寨干部学院,把一些主要的楼栋用一个个金寨籍的红色文化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如:“学智楼(洪学智)”“立清楼(徐立清)”“光慈讲堂(蒋光慈)”等等,让学员一到学院,看到的是红色雕塑、红色标牌,听到的是红色课程、红色故事,参观的是红色遗址、研讨的是红色精神,以此达到潜移默化、无声胜有胜的积极效果。
六是借梯式传承。主要是通过对外联合、借船出海等方式进一步做好红色基因传承工作。近年来,金寨县与晥西庐剧团、中央电视台等单位通力合作,上演、播放了《大别山之恋》《八月桂花遍地开》《上将洪学智》《十万英烈铸两源》《金刚台上妇女排》等大型歌舞、电视连续剧等,收到了事半功倍、借船出海的良好效果。
上述各种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传承方式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对上,扩大了金寨的影响,争取了一系列倾斜政策、项目、资金。对外,树立了老区的新形象,促进了招商引资和引才引智工作。对内,增强了全县上下的光荣感、责任感、使命感,坚定了全县人民奋发图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乡村振兴最前沿的热情和干劲;带动了红色旅游、促进了三产发展。七年来,金寨县先后争取实施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近50项“国字号”“省字号”改革试点示范工作,荣获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县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多项工作获得国家和省级表彰激励。与2016年相比,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2:43:45优化为12.1:44.5:43.4,生产总值由100亿元增长到236亿元,居民可支配收入由9353元增长到22524元,游客接待量由754万人次增长到1322万人次、综合收入由30.1亿元增长到65.12亿元,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倍增计划。 (作者:胡遵远 王凤霞 陈仁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