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眉山市三苏祠考察时指出,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什么是“家风”,家风是民族文明衍进的结晶,是国家发展壮大的内源,更是一代又一代先辈赓续奋斗、砥砺前行的精神传承。党员干部要积善成德、以史为镜、勤俭齐家,通过家风建设将每个党员家庭都铸造成“战斗堡垒”,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积善成德,以家风浇注党员之“根”。“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从三苏祠里,走出了堪称文坛“顶流”的“父子档”就在于苏洵亲自教导两个儿子读书,给了他们最大的精神财富,让儿子成了社会的栋梁之材。党员干部要在三苏祠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理解家风教育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意义,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把国学经典、革命传统融入到家风教育中,在子女面前做一个勤学笃学的好榜样,引导他们把个人理想与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共同守好来之不易的“红色江山”。
以史为鉴,以家风浇筑党员之“本”。“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能被尊称为“亚圣公”,与孟母不惜三次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的苦心培育是分不开的。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教,良好的家教让人受益一生。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自觉向焦裕禄、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做家风建设的“领头羊”。在新形势新挑战新征程中快速成长起来,秉承好先辈意志,坚守好党的“家风”,不耽于物欲,不湎于权力,踏踏实实地为群众排忧解难,兢兢业业地为发展谋划蓄力,用自身的行动充分昭示一名党员在新时代应具备的所有品质。
廉洁齐家,以家风浇铸党员之“魂”。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圣贤智慧的结晶,也是党员干部立身行事的重要“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党员干部要把“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家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戒贪止欲、克己奉公,心怀国之大者,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要以百姓心为心,始终“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要干净做事、做成事,常思民力维艰,涵养“一枝一叶”之情,永远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委组织部 李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