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至今,清明节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除了流传下来的古时习俗,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传统和精神内涵。
暮去朝来,清明又至。包头市青山区纪委监委用“画说”廉政诗词的形式提醒全区党员干部:纪律规定,铭记于心;风清气正,一身“清明”。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是淡白的,并不妖艳,柳叶是深青的,可谓是“一清二白”。在咏梨花时,诗人以满城飞絮来衬托梨花,梨花既不像“颠狂柳絮随风去”,也不像“轻薄桃花逐水流”,其品格是何其高尚的。诗人以梨花的雪白衬托自身高风亮节,一身正气,清正廉洁之品行。人生一世,倏忽而已,世俗纷繁,有多少人多少次能看得明朗,还能看得几回清明。
《寒食》 韩翃
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寒食节一般定为清明前一天。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是一首讽刺诗。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从表面上看,这首诗似乎只是描绘了一幅寒食节长安城内富于浓郁情味的风俗画。实际上,透过字里行间可感受到作者怀着强烈的不满,对当时权势显赫、作威作福的宦官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此诗像一个警钟,千百年来提醒后人常怀律己之心,清正廉明为官。
《高荷》 元稹
尽管春寒未褪,花期尚早,但高荷终究藏不住充沛的生机和勃发的自然本性,跃出水面,高高地举起了翠绿的生命,在一片空旷的池塘中顽强地挺立着。
元稹秉性耿直,不畏权贵,由此招致许多麻烦,这首诗是作者贬官通州后写下的,诗本身有着明显深刻的政治寓意。作者借高荷寄寓了这样的人生原则:为人自当追求高远的境界,坚守高洁的节操,虽遭外界打压摧残历经艰险也初心不改、矢志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