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浩浩千卷,经史子集传承千载,润泽着奔流不息的中华文化长河;巧夺天工的匠心之作,世代传承的古老技艺,体现着中国人虚实相生、形神皆备的独特艺术风格。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博物馆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延续民族文化血脉的时代使命。“由人化文,以文化人”,人与文化的互动生长,正是一个最好的注脚,印证着“七一”重要讲话中的判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传承传统文化,稳固文化力量之根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回望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东”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旗袍、胡琴、舞狮等,展现了各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根基,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传统文化,焕发文化力量之花朵。近年来,《中华诗词大会》、《国家宝藏》引发青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热潮,各大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盛地”;惊艳大众的古典舞蹈《唐宫夜宴》一夜之间火爆全网,将“虚拟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国粹与科技”完美结合,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当时的历史文化底蕴;“三星堆”遗址的重大发现,文物雪糕、文物盲盒等文创产品,再一次扬起文博经济的高潮。传承与创新,让传统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源远流长;互动与共鸣,让传统文化在时代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弘扬传统文化,熔铸文化力量之灵魂。中国的历史长卷,群星璀璨;远古神话的浩大纯美,诸子散文的洋洋洒洒,辞赋经文的博大精深,唐诗宋词的经典奇葩,辉煌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在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五十多项世界文化遗产为主题的展览,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成为外国政要访华的首选。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见证,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现了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黄雨珂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潭城街道景龙社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