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它是我们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文物承担着灿烂文明,传承了历史文化。文物遗产是我们的祖先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我们中华儿女的文化基因,折射着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特质。保护历史文物遗产,不仅有助于增进文化认同,同时也增强了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文物安全是文物保护的红线、底线和生命线。
保护历史文物不仅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同时也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的发展。所以中国文物在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友好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具有现实意义。总而言之,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传播具有重大意义,能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展现独特的人文景观,充分发挥社会教育作用。
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作为晋江两个革命老区基点乡镇之一,在新中国成立后,内坑人民发扬了革命传统精神,艰苦奋斗,在脱贫致富的同时也不忘对文物的保护。在全镇54个自然村中,有22个老区基点村,其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砌坑村革命史展馆、亭顶红色粮仓、东村会议旧址(第五次会议)、后溪会议旧址(第六次会议)、熊山战斗史等革命事迹仍然是家喻户晓,代代相传。亭顶的“红色粮仓”是一座修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闽南古大厝,从17年的4月至19年年初,从最初的走访村民修缮意见,到最后的粮仓修缮竣工,这个过程可谓是困难重重,但是亭顶人民扛得住压力,经得起打压,最终还是战胜了所有难关,使红色粮仓成为现在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粮仓不仅是是对红色革命的传承,也是对文物遗产的保护,同时也反映了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对于文物保护,不仅仅只是口头说说,行动上更是雷厉风行。
文物的保护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保护文物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理念,党在文物保护工作中需要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文物保护工作格局。
文物的保护需要依法保护利用。文物保护需要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和标准规范,来制定文物保护利用的红线和底线,落实文物保护属地管理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主体责任,来提升全社会文物保护法治意识。
文物的保护需要保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国家站位、主动服务大局意识,加强文物价值的挖掘阐释和传播利用,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挥文物资源独特优势,为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力量。
文物的保护需要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深化文物保护各项改革,突出重点、分类施策,推出重大举措方案,推进重点工作计划,鼓励因地制宜、试点先行、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福建省晋江市内坑镇党建办 李少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