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位置、突出贡献、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对革命老区恩爱有加,对大别山区情有独钟。2016年以来,先后两次深入大别山区视察指导工作,并就大别山区的历史贡献、重要地位以及大别山精神和红色基因的传承与弘扬等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切实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扎实做好传承与弘扬工作,努力让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放射出更加灿烂耀眼的光芒。
一、梳理凝练统一大别山精神的表述语
2016年4月24日上午,总书记从北京到合肥一下飞机,就驱车1个半小时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他冒着绵绵细雨为金寨县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并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参观了金寨县红军纪念堂和金寨县革命博物馆……总书记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我们要沿着革命前辈的足迹继续前行,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识灌输,又加强情感培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
当天下午,总书记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与村民们一起座谈脱贫攻坚工作时,先后两次提起大别山精神,他强调:打好脱贫攻坚硬仗,必须继续发扬“大别山精神”,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基层干部都要勇于牺牲、甘于奉献,千方百计地加快脱贫攻坚步伐,确保老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小康社会。
2019年9月16日,总书记再次走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河南省新县,在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他指出:这次考察第一站就是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目的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告慰革命英灵。我每次到革命老区考察调研,都去瞻仰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是要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就是要宣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总书记强调: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18日下午,总书记听取河南省委和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开展主题教育,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殷切关怀、情深似海,谆谆教导、永世不忘。2016以来,大别山人民按照总书记的要求,迅速掀起了学习研究、继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新一轮热潮。到目前为止,尽管三省各地对大别山精神的表述语提出了不同的思考和总结,但是其核心本质是一致的。比如:“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英勇无畏、百折不挠的革命品质;坚定信念、对党忠诚的革命信仰;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革命行动;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革命奉献精神”,等等,虽然表述的字词不同,但是其关键内容是吻合的。
大别山精神是在大别山区这一特定区域内,由大别山区的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用鲜血和生命凝结成的一种以为共产主义奋斗为价值取向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意识、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总和,是我们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深刻的内涵。大别山精神是对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奇迹蕴含的革命信念、革命意志、革命品质和革命行动的高度凝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续和发扬,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别山精神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革命战争年代,它在团结人民、战胜敌人、征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长期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她坚定了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仰、汇聚起一股强大的革命力量,推动中国革命顺利前行直至取得最后胜利;她是党带领人民继往开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是凝聚民心士气、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离不开大别山精神,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同样离不开大别山精神。
大别山是鄂豫皖三省人民共有的山,大别山精神是三省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目前,三省的党史部门、社科部门和党校、干部学院等已经达成共识、正在加强协作。我们期盼:三省的专家、学者加快以开放的理念、开放的心态、开放的意识,积极构建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新格局,尽快梳理凝练大别山精神表述语,尽快使其有一个统一、准确、规范的表述,以此推动大别山精神研究、宣传工作向纵深发展,让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二、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成功经验
2016年以来,金寨县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立足县情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在开展革命传统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特别在弘扬大别山精神方面,探索总结出了10种有效的模式。
(一)渗透式传承。主要是通过编纂红色书籍、撰写和发表红色文章来传承大别山精神,努力让人们从金寨的地方党史、军史、改革史、发展史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大别山精神,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努力让人们从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中、一个个栩栩如生、真实存在的红色人物身上受教育、得感悟。
(二)注入式传承。主要是通过集中授课、集中宣讲传承大别山精神。比如: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就专门组建了红色基因传承服务队和红色主题宣讲报告团,积极开展了送大别山精神“进学校、进军营、进乡村、进企业、进机关、进社区、进网络”活动,上至省直机关、下至乡村学校,把大别山精神送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使其在更广的空间、更高的层次里传承与弘扬。
(三)展览式传承。主要是通过组织人员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少年学生,到革命遗址遗迹、革命纪念地、烈士纪念塔、英雄纪念碑、革命博物馆、档案展览馆等地进行参观学习,从而达到回顾革命历史、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的良好愿望。
(四)课堂式传承。主要是在金寨干部学院(县委党校)、乡镇党校及全日制中、小学、职业学校开设大别山精神专修(选修)课,全面推介大别山精神,引导学员(学生)把握精神实质,自觉地学习、领会大别山精神,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做大别山的传播者、传承者、践行者、实践者。
(五)屏幕式传承。主要是把承载着大别山精神的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通过广播、电影、电视、微视频等多种多样的方式方法,把它搬上屏幕、制作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作品、声像读物,让人们在欣赏红色精品的过程中,受感染、受教育。
(六)熏陶式传承。主要是指开展全域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以此来熏陶人、教育人、影响人,让人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大别山精神。
(七)融合式传承。努力用结合、综合、融合的方式来解决传承大别山精神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和矛盾,始终把传承大别山精神作为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来抓,将其与红色旅游开发、全域旅游发展、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交通建设、城镇基础建设、文明实践活动、决战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各种建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城镇基础建设上,他们在街道两旁树立将军雕塑、悬挂红色标牌,让大别山精神直接“进入”小区、用红色氛围熏陶居民住户。
(八)引领式传承。主要是用大别山精神来教育人、引导人、振奋人。特别是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进程中,他们用大别山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做好帮扶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用大别山精神教育和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切实增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九)创新式传承。主要是用现代的思维方式改进编书撰文工作、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来传承大别山精神。把“古书”变为“今书”、把“厚书”变为“薄书”,把“文字书”变成“图画书”、把“无声书”变成“配乐书”,努力使其成为当今时代人们愿意读、能读懂的“好书”、“宝书”。在撰写文章方面,注重故事情节的塑造和表现方法的灵活运用,努力用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来再现革命的光辉历史、用一篇篇语言生动、朗朗上口的美文来推介红色革命人物,让人们在称赞和赞赏的过程中、在感动和感染的氛围中,受教育、增才干、育品德、强精神,努力实现吸引人、教育人、感染人的良好愿望。
(十)借船式传承。在自身努力、勤奋工作的基础上,他们还通过对外联合、借船出海等方式进一步做好大别山精神的传承工作。与六安广播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等单位通力合作,制作上映了《金刚台妇女排》《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一大批专题片、电视剧和电影,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了《上将洪学智》《十万英烈铸两源》等电视连续剧和特别节目,收到了事半功倍、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的良好效果。
据了解,随着大别山精神传承与弘扬工作卓有成效地展开,老区金寨的红色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功能越来越强、旅游的名声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广,随之,政策、资金、项目,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纷至沓来,不仅加快了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促进了第三产业的繁荣,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脱贫步伐。资料显示,2019年全县共接待各类游客1206万人次、创综合收入46亿元,分别比2016年的754万人次、30亿元增长70%和50%以上。据测算,几年来,全县有近20万人直接或间接地分享了发展红色旅游带来的红利。到2019年底,金寨县仅剩下贫困人口1039户、184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1%,顺利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
我们认为,金寨县探索总结的10种有效模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在现阶段是我们大别山区做好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的有益探索与成功经验,各地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宣传和推广,并在各自的领域里进行复制与创新,力争在本行业本单位创造出更加有效的方式、更加成功的经验。
三、确保大别山精神永放光芒的路径探微
总书记在各地调研考察期间,多次赴革命纪念馆参观,遵义会议陈列馆、西柏坡纪念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他为何频频踏访革命纪念馆?2020年7月22日,总书记在参观吉林四平战役纪念馆时的一段话,便是很好的回答:创业难,守业更难。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很好学习了解党史、新中国史,守住党领导人民创立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联想起总书记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和新县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的讲话,我们不难看出:总书记对革命纪念场馆等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高度重视、寄于厚望,期盼它们成为承载历史传统、传递红色精神的“中枢”,期盼它们成为连接过去、服务当下、启迪未来的“桥梁”!
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限制,目前,目前大别山区的一些革命纪念场馆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陈展工作的新要求,新建、扩建、改造、维修纪念馆,完善、提升陈展水平,无疑是摆在我们党史界、军史界、宣传、文化和相关高校及社科机构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做好新时代各类纪念场馆的陈展工作,建设好、利用好这些红色基因库,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任重道远!那么,怎样才能进一步“丰富馆藏资源、挖掘文化内涵、提升陈展水平、打造共享品牌”呢?怎样才能让这些纪念场馆成为我们传承和大别山精神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呢?我们从陈展业务的角度谈几点建议。
(一)要围绕“丰”字动脑筋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源源不断地丰富馆藏内容。文物是历史的最好见证,用文物解说历史,更有说服力、公信力,更能让观众增强现场感、认同感。因此,无论是新建、扩建、改建、维修纪念馆,还是完善、提升这些红色基因库,我们都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机制,始终把征集革命文物、扩大馆藏规模放在工作的首位,努力通过征集、购买、复制、巡展等多种途径,不断丰富馆藏内容,努力构建一个比较完整、完备的史料体系。
(二)要紧盯“深”字谋思路
组建专业研究队伍,深挖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客观地说,目前,各纪念场馆的研究力量都是比较薄弱的。建议采取聘请、聘用、委托、承包等多种方式,尽快汇聚一批懂历史、有经验、肯动脑、能够出成果的专家、学者和党史工作者,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专家团队,着力主攻大别山区的红色历史以及本馆陈展大纲和解说词的撰写与更新,集中精力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
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可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件史料的背后都可能承载着一段风云激荡的峥嵘岁月,要努力挖掘这些文物史料背后的故事,提炼其中的丰富内涵,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激励。要采用调查、采访、查找、寻根等多种方式,努力把每一件文物的来历、背景和涉及到的人物、故事挖出来、记下来;再组织精兵强将,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努力打造出一个个、一组组感人肺腑、发人深省的红色精典。
(三)要瞄准“精”字下功夫
全力打造精湛的陈列展览,把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色历史和伟大的大别山精神客观准确、形象生动地再现给广大观众。陈列展览水平的高低,是各类纪念场馆内在之美和恒久魅力的源泉所在。各纪念场馆都要根据本馆的性质和馆藏文物的特点,按照陈列内容科学化、陈列语言科普化、陈列形式艺术化、陈列手段现代化的要求,采用文物、文献、图片、多媒体演示、互动体验项目等多种方式,着力打造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陈列展览。
新建场馆在设计之初就要将国际、国内的先进理念、技术、设备引入陈展当中,陈展设计要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并优先考虑陈展空间的完整性、实用性,以及陈展内容和形式的科技含量与感染力;老馆改造要增加场景复原、互动体验等新项目以及采用声、光、电技术、多媒体技术、数码技术等先进手段,切实增强展出艺术的感染力、震撼力,努力提高观众的参与性、互动性。
在陈展工作中,既要以伟大的大别山精神统领各展区、各方面的展览内容;又要通过较大的篇幅、充实的内容、真实的史料、灵活的方式来解读、展示大别山精神,努力实现既能让广大观众记住典型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更能让广大观众读懂大别山精神、铭记大别山精神。特别是在各纪念场馆的氛围营造上,一定要突出展示、阐示、解读、宣传大别山精神这个重点和核心,努力使其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深入人心。
(四)要突出“讲”字做文章
倾力培育优秀讲解员队伍,让他们把“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分享给广大观众。讲解员是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基因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要切实加大讲解队伍的建设力度、不断优化讲解员的学习和工作环境,想方设法地让其专心学习、潜心研究,千方百计地使他们成长为红色历史的研究员、红色文物的品鉴员、红色故事的宣传员、红色基因的传承员,真正做到讲解历史细致准确、讲叙故事形象生动,努力将他们外在的靓丽与内在的魅力有机地融合起来,不断提高讲解的“感染力”。
(五)要始终着眼“活”字创新举
用活馆藏资源,积极研发系列文化产品,努力让广大观众能够把“博物馆带回家”。一是坚持编辑出版一些与陈展内容吻合、配套的简明历史读本、故事书、画册等书籍,丰富宣传渠道、夯实陈展基础;二是采用新媒体、多媒体等新型手段研发生产一些主题突出、生动有趣的音像电子产品,满足广大少年儿童的需要;三是制作一些高质量、高品位的专题宣传片,在馆内适当位置循环播放,展示本馆特色、彰显红色魅力;四是大胆尝试、积极开展“馆内办主题展、临时展,馆外办专题展、巡回展”等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组织开展送红色历史展“进学校、进军营、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活动。与此同时,积极开发文创产品、着力打造文艺精品,强化氛围营造、突出媒体宣传,不断地拓展各类纪念场馆的教育服务功能,努力扩大教育面、切实增强影响力。
作者:1、胡艳萍 安徽合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2、胡遵远 安徽省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档案馆馆长
[1]《习近平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加强改革创新开创发展新局面》,人民网2016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