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有个故事,孔子在庭院看见路过的孔鲤,问他:“学礼了吗?”孔鲤回:“没有”,孔子回他:“无以立”,意思是不学礼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按照经典的解释,孔子所说的“周礼”是其奋斗一生都想要恢复的传统礼仪。历史不断更迭前行,新时代青年应更深层次理解“礼”,遵守“礼”。
“礼”是青年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传统的风纪扣指的是穿制服、中山装或者军装时,上衣最上面一个扣靠上的那个挂钩。“第一颗扣子”让衣服的领口更整齐,给人精神抖擞的样子。“礼”的存在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在表征。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道:“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我们常听也常讲:“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怀抱这个希望,假如我们青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偏差,那么其人生所余的扣子又怎能扣好,国家的未来又如何能够被青年所掌握?
“礼”具有时代依据和独立的精神范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也有各自不同的价值观。过去的人认为所谓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今天要谈守“礼”,必须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时代青年应当秉承的时代价值精神。
“礼”是青年安身立命的根本
当代的青年畅享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变革、科技进步带来的生活改变,也面临着信仰缺失、道德失范等乱象的诘问。许多人已经不谈“道德”“理想”,只讲“利益”“自我”,扭曲的“三观”,不分是非、善恶、美丑,并且毫无为人的底线。网络上流行“谁给了好处,就叫谁爸爸”的错误价值观,随处可见炫富、拜金的思潮。真正有大事来临后,又毫无当担地只想做“甩手掌柜”,“溜”字当头。若长此以往,国之不国,所以一定要从根本上杜绝“毒瘤”侵蚀青年的内心,恢复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
古人云,君子当以身正天下,做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件大事都于礼密切相关。君子首要“修身”,光嘴上说不行,要有实际的行动,光会行动也不够,还要有真正的本领,才算得上是人中龙凤。“礼”就是说明了什么事可以做,适合做,刘备对刘禅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既要见微知著,也要防微杜渐。很多人光会说,不会做,造成了思想上的“活跃”、手脚上的“麻痹”,还要又“快人快语”,先人一步地“摇旗呐喊”,那也是无“礼”的表现,更谈不上有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的胸襟和气度。
“礼”是青年创造个人价值的基石
过去的“礼”制跟人的等级不无关系,用身份认定了人的阶层、资源分配和权力责任,是身份贯带德行的等级制管理方式。今天的礼与人的德行、品德息息相关,是人们在普遍社会交往中认定评判标准和实现人生价值的超越体验的过程和方法。
一个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进退有度的人势必会得到更多社会认同,不论是工作岗位还是学习生活中,有礼有节,有始有终始终是衡量个人综合素质的必要条件。每个人都讲“礼”带来的好处是社会风气的极大转变,良好的道德品质得以弘扬和传播,“礼”自觉地成为了人们言行举止的道德标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礼”既是要学会自律,也是要自立、自强。
总之,青年人应该更深层次地理解“礼”是一种社会公德秩序和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对“礼”的理解不能停于浅显粗犷的表演,认为只是虚假的“客气”和“寒暄”。青年人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学“礼”,杜绝一切与礼相悖的想象,增强自我的社会公德秩序,尤其要把礼当做是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做到“日常明礼、点滴知礼、处处遵礼”,净化社会环境,把更健康的人文环境、积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传递给周围的人。(龙岩市武平县矿投集团 江煜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