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理论 > 正文

以改革破局 以严标立本

2025-01-31 09:21:13 | 来源: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辛家沟镇人民政府

在乡村振兴的壮阔图景中,乡镇包村干部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执行者,也是改革创新的“第一线探路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用改革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严的标准夯实组织根基,将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一、以改革精神激活组织动能

改革是基层治理的活力之源。乡镇包村干部需跳出“惯性思维”,从“三个维度”推动思想解放。

1. 破除“路径依赖”,打破“老办法治村”的局限,善用数字化工具优化村务管理,探索“党建+产业”“网格化治理”等新模式。

2. 树立“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生态保护,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碎片化改革。

3. 强化“群众视角”,从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切入点,主动化解矛盾、传递政策,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民心在一线凝聚”。

二、以严的标准筑牢组织堡垒

严的标准是组织工作的生命线。需构建“三位一体”的严管厚爱机制。

1. 队伍严选:选派经验丰富、作风扎实的干部驻村,并建立“诫勉谈话—劝退免职”动态调整机制,确保队伍能上能下。2. 责任严督:推行“责任清单化”,将党建考核与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等挂钩,通过“月通报、年考核”压实责任。

3. 作风严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既破除“各扫门前雪”的惰性,又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担当,以清廉作风护航改革。

三、以知行合一释放改革效能

改革精神与严的标准需落脚于实践,重点做好“三个结合”。

1. “学”与“干”结合:定期开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升干部政策解读与实操能力,掌握产业规划、矛盾调解等技能。

2. “试”与“容”结合:建立改革容错机制,鼓励干部在土地流转、集体经济发展等领域先行先试。同时,通过“四议两公开”制度规范决策流程,确保改革风险可控。

3. “点”与“面”结合:以示范村建设为突破口,打造可复制的经验模板。推动某村从“空心村”转型为“示范村”,再以点带面辐射全域。

四、改革永远在路上

新时代的基层包村干部,既是改革的“排头兵”,也是纪律的“守门人”。唯有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进自我革新,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严的标准,方能实现组织工作从“有形覆盖”到“有效引领”的跨越。正如一位基层干部所言:“夜色难免黑凉,前行必有曙光。”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上,改革精神与严的标准必将照亮每一寸乡土,书写组织工作的时代答卷。(李智)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