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社区经历了显著且深远的变革,从传统的社区形态逐步转型为现代社区形态。当前,农村社区治理正聚焦于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并不断提升治理能力,以应对愈发复杂且多元的治理需求。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社会工作应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通过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链接整合资源、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农村社区治理的整体效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保障。
一、当前农村社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治理主体“单一化”
村“两委”无疑是农村社区管理体制的核心,但目前村民的参与程度普遍较低,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导致社区管理沿用传统的管控方式。村级管理者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处理登记簿中的信息,造成资源浪费。理想的农村社区治理模式应该是以党管村务组织为基础,以村委会和监事会为主要机构,积极借助非政府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活跃村民的力量,开创多元合作治理的新局面。这种模式的目标是充分调动农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广泛参与。但目前,理事会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合作社的参与度不够,农村群众的积极性还没有提高,这就强化了管理主体的“同质化”现象,给农村社区管理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由于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农村人口整体上达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标准。然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对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既包括有形的公共产品,如拓宽和改善农村主干道、发展通村公路、文化体育设施,也包括公共资源,如卫生、教育和供给,还包括无形的公共产品,如精神文化、健康和娱乐。然而,尤其是皖北庄子蒙城地区的农村社区,面临着公共资产投资不足的问题。更具体地说,问题在于投资的公共产品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社会需求。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农村社区经济发展落后于城市社区,地方经济资源有限,投资较少;二是农村社区集体经济萎缩。
(三)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
部分农村干部对发展农村文化的认识还不到位,满足于基本的管理和发展任务。有的农村领导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村集体经济繁荣了,农村文化自然也会发展起来,从而忽视了搞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导致农村文化衰落。另外,在农村,赌博博彩、封建迷信、攀比放纵等陋习普遍存在,严重破坏了中华文化的良好传统。此外,文化活动缺乏组织,难以满足村民的文化需求。村落和社区拥有各种文化素材,但缺乏必要的软性支撑,文化活动的效果受到抑制。最后,以村规民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曾经在维护村落秩序、促进村落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如今传统的民间文化已成为村落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治理的可行方法
(一)强化村党组织建设,培育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
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乡村发展善治,是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主要目标的重要前提。社工作为党的“六有”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推动加强党在农村的组织建设,确保地方党组织充分发挥在农村社区管理中的基本领导和组织领导作用。同时,加强农村群众自治能力建设,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也是十分必要的。社会工作者应利用农村社区的人力资源潜力,积极培养农村退休老人,让有活力的青年和热心的村民回归社区,成为社区治理的内生动力。
(二) 链接整合资源,保障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供给
汇聚和整合不同资源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方面,这在农村地区尤为重要。社工应积极配合乡镇政府和驻村工作队,将资源有效整合到村、社区管理政策中,从而确保资源的优化利用,促进政策的有效落实。对已脱贫人口,要严格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对于那些容易反复致贫、面临突发性严重困难的群体,要始终注意援助的及时性,确保扶贫成果的可持续性。社工作为重要的资源调动者,应发挥其作用,积极争取各级支持单位、部门和机构的支持,有效地将各种管理资源引导到农村社区,加强薄弱环节,弥补不足,确保公共服务的充分提供。同时,应鼓励社区志愿组织为社区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完善可选择的公共服务供给,促进社区的进步和全面发展。
(三)增强价值认同,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针对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乡村文化“消解”与“消失”、价值认同弱化等问题,必须加强价值认同的宣传,调动各方面资源共同支持乡村振兴,坚定不移地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发挥其特有的“扎根性”,通过专业的引导服务和推广活动,引起当地各级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视,将社区引领纳入日常工作体系,制定乡村民风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相关部门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要始终坚持以农民为本,明确调解员的角色定位,从农民的工作主体性出发,大力发展乡风文明志愿组织,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王怀耀 卢玉军 王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