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7日下午就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指出,要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必须抓好思想建设这个基础,坚持不懈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之以恒加强党性教育。坚持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理论武装和实践运用、强党性和增本领相结合,健全落实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以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党员教育
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提出了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为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教育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执政根基,其思想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必须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学习教育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抓手,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深耕理论沃土,筑牢信仰之基
(一)构建系统化学习体系,强化理论武装。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系统化、常态化的学习机制,将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明确学习目标、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确保学习教育有序推进。同时,充分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研讨等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导党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外,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先进典型进行授课,拓宽学习视野,提升学习效果。
(二)创新党性教育模式,锤炼忠诚品格。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心学”,是基层党组织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创新党性教育模式,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学习革命先烈事迹等方式,让党员在缅怀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在对比先进中查找差距不足。同时,可以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引导党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锤炼出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VR虚拟现实技术重现革命历史场景,让党员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三、凝心铸魂:深化学习内涵,激发奋进力量
(一)融合学用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基层党组织要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开展志愿服务、实施党建项目等方式,引导党员将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可以组织党员参与乡村振兴、扶贫帮困、环境整治等实践活动,让党员在为民服务中彰显价值、在攻坚克难中锤炼本领。同时,还可以建立学习成果转化机制,对党员在学习教育中形成的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应用。
(二)创新学习方式方法,增强学习实效。基层党组织要积极探索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平台。如开设网络党课、利用学习强国APP等线上平台进行学习交流;同时组织线下读书会、研讨会等活动进行深度探讨。此外还可以引入互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党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要注重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完善学习计划和方式方法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四、强化责任担当,推动工作落实
(一)聚焦主责主业,推动高质量发展。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将学习教育与推动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组织党员开展调研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重点任务等方式引导党员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先锋、打头阵。例如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任务等中心工作组织党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摸底、制定实施方案、推动项目落地等工作。同时要注重发挥党员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引导他们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严明纪律规矩,营造清风正气。基层党组织要以正在开展的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引导党员、干部把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贯通起来融入日常、化为习惯。通过开展警示教育、加强日常监督、严肃执纪问责等措施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例如可以定期组织党员观看警示教育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等方式增强党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同时建立健全日常监督机制对党员的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方面进行全面监督;对于违反纪律规矩的行为要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五、赓续红色血脉,共绘发展蓝图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基层党组织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学习教育作为永恒课题常抓不懈。通过持续深化学习教育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同时要注重将学习教育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徐绍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