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文章《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为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文章中指出:“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敢于啃硬骨头,盯着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波澜壮阔的改革在我国已推行四十余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同时也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我们的奋斗目标越宏伟、斗争形势越复杂,越要注重正确的用人导向,让愿为、能为、善为的党员干部引领干事创业。
常扫“政治尘”,改革开放“想为”更要“愿为”。 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首要政治品质,我们要将政治忠诚教育贯穿干部成长全过程,每逢重要会议召开、政策部署出台,及时组织培训学习,引导党员、干部树牢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激发为党和人民服务的热情动力,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理想信念追求,并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中去。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至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间,在反革命极端恐怖的统治下,全党上下团结一致,高举反帝反封建大旗,无数党员、人民、党外革命家在各个战线进行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精神与功绩在民族历史上永垂不朽。全体党员、干部要接过先辈肩上的旗帜,推进重大改革时,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承担责任、讲求奉献,想作为、愿作为,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打造“生力军”,改革开放“勇为”更要“能为”。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反复提醒全党同志特别是老同志,要注意培养、选拔合格的接班人,使党的事业能够不断前进、后继有人。党员、干部是重大改革任务攻坚克难的生力军,越是重大的政治任务越是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好时机。在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的前提下,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心中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初心使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信仰追求,推动干部经受历练,增强干事创业的过硬本领,积极投身基层,建设一支经得起风险、密切联系群众的队伍,担当建设共产主义事业的艰巨任务。
用好“杀手锏”,改革开放“会为”更要“善为”。“责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支部建在连上”,方有红军历经艰难奋战而不溃散。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的建设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思维独立,运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人云亦云,更不能机械教条,在与时俱进的学习中解决能力不足、克服“本领恐慌”,真正成为工作的行家里手、服务群众的人民公仆。善作方能善成,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唯有以更强大的信念引领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以更科学的方法指导实践,才能发扬革命精神,不负时代所托。(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