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工作中,少数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面对基层、企业和群众利益诉求“冷、拒、横、推”,有的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吃、拿、卡、要”,导致一些指令走了样、变了形。基层干部必须 切实认识到各类“中梗阻”问题的严重性,彻底整治“中梗阻”。
认清不讲政治、不重大局的“政令中梗阻”问题。基层干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执行各项政策存在态度不坚决、行动不迅速、措施不得力,工作缺乏团队意识和互助意识,习惯各家自扫门前雪,习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对他人的事情不闻不问。办事缺乏合作意识,配合工作总喜欢纠缠细枝末节,一旦出了问题,不是想到主动配合,解决问题,而是首先想到将责任推到别的部门身上,保全自身。特别是在信访问题上,基层第一道防线形同虚设,抹黑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认清不讲担当、不重事业的“责任中梗阻”问题。基层干部存在学习不扎实、思想不求实、工作不务实,工作主动性差,不思进取,有些人甚至连自己的本职工作是什么都搞不清楚,工作缺少责任心,计划性。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上级不安排不行动,不督促不落实。请客吃饭积极参与,碰到问题拖拖拉拉、推三阻四,别人一星期可以做好的事,到他那里一个月都完不成。干事对账,从年初对到年尾,都是那几句话,“很困难,很难办,没办法”。
认清不讲效能、不重服务的“作风中梗阻”问题。基层干部存在执行行政服务各项规章制度不严格、不全面、不规范;工作时效性不强,没有严格按上级部署的时间节点要求推进落实各项工作;不深入也不细致,做事不愿吃苦,不注重主动学习,不主动深入基层,工作习惯于“毛估估”、“大概”、“可能”等等,往往要等出了问题才知道错了,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可能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认清不讲规矩、不重形象的“作风中梗阻”问题。基层干部存在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请示报告制度执行不严格等问题,个别同志在岗不在位,时间观念淡薄,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干部的迟到早退,去向问题,看起来都是小问题,其实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一个单位的精神状态,从中可看出各线的分管领导有没有在管。(翁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