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二十大报告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充分表明乡村振兴既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狠抓动态监测帮扶“关键点”。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建立完善网格化排查、信息化监测制度,健全跨部门工作会商和信息互通机制,共同开展部门筛查预警、镇村排查发现和动态监测帮扶,充分发挥乡村干部、驻村干部、基层网格员、帮扶联系人职能,精准落实帮扶举措,将“网格化”与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联动”起来,运用“信息化”精密管理模式,织密织牢防贫网,守牢“零返贫零致贫”底线。
找准产业发展致富“切入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五大板块,其中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是产业振兴。乡村产业发展要摒弃“守摊子”思想,要有“走出去”的眼光,“干起来”的魄力,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把握资源禀赋,广泛听取建议,精准科学规划。一要以数字化建设强化产业供应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探索构建“大数据+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数智化新模式,充分发挥“数商兴农”和“互联网+”优势。二要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发展,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重视发展庭院经济,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和劳动力,挖掘庭院旅游休闲的新场景新功能,通过规范化产业规划和商业开发,开发农家乐、家庭农场等业态。在改善乡村环境、创新发展模式,带动农民增收和就业的同时,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三要培育壮大富民产业,充分依托现有优势资源,延长既有产业链和价值链,在区域内形成的参与度广、带动能力强、城乡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的产业体系,如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等,为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支撑点”。“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供求矛盾将更加凸显,要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科学家+农技师+新农人”队伍建设,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人才,推动科技人才、产业人才、乡土人才、非遗传承人才等县镇村三级人才队伍建设。紧扣“领头雁”“土专家”“田秀才”等本土人才队伍建设,举办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干部培训班、高素质农民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班等,靶向发力、精准培训,不断培育壮大乡村人才振兴队伍,提高“引富”“带富”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撑。
盯准乡村发展建设“落脚点”。坚持“立体化布局、项目化推动、社会化参与”的思路,围绕“多规合一”的村庄发展规划,以项目建设为载体,聚焦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进一步完善乡村水、电、路、气、电商平台、文化建设、人居环境等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生产力,提升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是改善农民生活的基本途径,是建设新农村、改善农村面貌的重要推手,能够有效推动农村面貌整体改观、整体提升,为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理论与实践充分证明,乡村振兴战略是乡村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五个振兴”为总抓手,因地制宜,挖掘特色,注重长远,强化工作举措,锚准靶向齐发力,实现乡村“强、富、美”,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潜山市黄柏镇选调生 王天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