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文章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只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强基固本”“立根铸魂”,让广大农民群众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既“仓廪实衣食足”又“知礼节明荣辱”,实现精神物质文化生活“双丰收”,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真正实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振兴“强基固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只有坚持文化先行、以文化人、以文铸魂,推动乡土文化保护传承与创造转化,才能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精神激励、智力支持和道德滋养。在实操中要牢牢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乡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平台搭建为抓手,夯实党建基层服务阵地,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与战斗堡垒作用,成为乡村文化阵地建设的倡导者、传播者、弘扬者,成为具体行动的实施者。加大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力度,突出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主线,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引导村民开展积极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让广大村民在丰富的先进文化体验中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乡村民众“立根铸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落实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就是既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还要充分发掘优秀乡土文化的底蕴、精神和价值,并赋予其时代内涵,发挥其在凝聚人心、引导村民、淳化民风中的作用,使之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要积极创设载体平台、大力培树先进典型,深入推进乡村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广大村民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染中接受教育、提高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动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风尚,塑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村民。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乡土文化“薪火相传”。要注重发掘和保护广大农村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激活乡土文化资源,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一方面要加强对遗址遗迹、宗族祠堂、田野文物等乡村文化地标资源的开发保护,收集整理乡规民约、族谱家训等道德资源,真正留住那好山好水,真正留住那一方乡愁。另一方面要坚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转化,促进乡土文化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特点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推动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提升乡村特色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建立多途径、立体式、全媒体的营销宣传和推介机制,加强产品营销,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社会资源向乡村回流,助推乡村振兴。( 四川省江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明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