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9月1日出版的第17期《求是》杂志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表达了习总书记对立德树人的高度重视,也为“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出了回答。抓好思政课建设,不仅是教学内容,更是政治任务,办好思政课这门“必修课”需要把好立志、求是和创新“三关”。
文化自信,把好“立志”关。“为学须先立志。志既立,则学问可次第着力。立志不定,终不济事。”思政课首先得 “思”,要肯思、会思、爱思,根本就是要解决好信心问题,确立人生志向。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渊源历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我们党在成立、建设和发展阶段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涵养了我们高度的文化自信,这些都为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了正确导向。因此,新时代思政课要用中华传统优秀文化、马克思理论教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镇魂育人,让学生在思政课上“悟情思理”,擦亮人生指路的“导航标”。
实事求是,把好“求是”关。陶行知先生有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党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今天,做人、做学问、做事情求真求是,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无论社会或学校整体,还是每一个公民,只有求真求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思政课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发扬五四精神,不负伟大时代》中所要求的“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
传业授道,把好“创新”关。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只有“创新”的思政课,课堂才会有“抬头率”,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立德树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努力在坚持正确方向、凝聚主导力量、强化组织发动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八个统一”。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做到政治上有高度、理论上有深度、视野上有宽度、情感上有温度,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乌克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的关键阶段,把好“立志”、“求是”、“创新”三关,努力办好思政课,补足青少年成长的“营养剂”,增添“精神钙”,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勇往直前。(倪芷倩 福建省龙岩市红坊镇人民政府党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