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自然而然的一种思想流露,同时它也充分地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为民”这个前题下,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身体力行、切实为百姓做实事。从“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深情流露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的谆谆教诲,从视察大同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走访,处处展现了大国领导人全心为民的风范,彰显了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和人民至上的理念,让人深受感动、备受鼓舞。
要凝聚时不我待的共识,强化责任担当。“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广大党员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少了执政为民的思维,新形势要求今天的共产党员干部更能够身体力行地做到。我们要在各自的岗位始终如一,实实在在将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办实事,做细民生工作,争取得到人民的信任,才能担负更大的重任。作为基层社区干部,要牢记中国共产党员的宗旨和信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当前,要把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抓紧抓实抓细抓到位,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坚持目标任务不动摇,常怀一颗甘当人民勤务员的赤诚之心,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要深化以民为本的认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工作中,要把为民造福作为考核干部的标准,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作为奋斗目标,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力用情解决居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社会治安等和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刚刚结束的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提出了要求,社区要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爱国卫生月为契机,瞧,神州大地掀起了又一轮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千千万万个干净整洁的小环境构建成了美丽和谐的大环境。民生短板问题涉及到各个方面,只有沉下心来搞调研,带着问题去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不断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久前社区推出了“楼栋长”制,让居民踊跃参与社区管理,依托“社区大讲堂”引入了文明家风、科学养生、医疗保健等内容,在整治房屋群租等社区难点工作中真正发挥了作用。
要共克时艰勇担当,强化困难群体基本保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坚决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大民生领域的投入,办好为民实事。疫情发生后,如何带动困难群众增加就业成为新的焦点难点,全社会正在不断完善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培训、就业等多渠道为困难群体服务,从而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困难群体有的是年老失能,有的是大病返贫,针对不同的困难需求分门别类制定出具体解决措施、解决时限及责任人,对一时无法解决的做好解释工作。而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正是通过一件件小事在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要强化求真务实的意识,增强服务措施的实效性。工作中,我认为要不断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充分尊重人民的意愿,让人民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利,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更加切实可行的服务措施,如“一对一”的帮扶,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检验我们一切工作成败的最高标准就是群众是否满意、百姓是否支持。
总之,中国的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收获成功的同时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信,这无不得益于坚持了人民至上的宗旨。通过工作实践深刻领会了习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巩固成果防止疫情反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奋力谱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曹溪街道龙钢社区居民委员会 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