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金米村考察时为柞水木耳点赞迅速走红。“小木耳,大产业。”这既是金米村的生财之道,更是“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导之下,生态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大格局的小缩影。
生态产业扶贫,要“美丽”也要“富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效,更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内蒙古科左后旗通过生态修复助力扶贫,让“沙窝”变“金窝”;山西大宁县荒山变绿地,漫山遍野的生态经济林成为当地贫困户的“摇钱树”……无数鲜明的事例都在传递着一个声音,那就是“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生态公益性岗位得到稳定的工资性收入、生态产业发展增加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等措施,不断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生活条件,使修复自然、保护生态的过程,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同频共振。
生态产业扶贫,要“智慧”也要“普惠”。如何利用生态优势带动贫困人口脱贫,是摆在决策者和贫困群众面前的大考验。“小木耳”成为“大产业”,从极度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这是陕西生态扶贫结下的“硕果”,也是陕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群众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其他地区要借鉴经验,使生态产业扶贫既要树立智慧理念还要吸收融入智慧技术,打开思路、打开眼界,在循环经济、特色产业、旅游经济等生态产业方面装上智慧引擎。让网上直播带货、农村电商等新驱动,促进生态和产业相互作用、共生共荣,使生态产业福利普惠更多群众。
生态产业扶贫要“谋全局”也要“顾细谨”。生态产业扶贫是“大文章”,是党中央基于现实生态危机和贫困人口状态而做出的理性选择。通过生态扶贫带动精准扶贫,体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扶贫智慧。既要将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综合治理工程这些“谋大”之举做好做实,还要将促进小康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国民健康、精准扶贫和脱贫长效机制等“顾细”之措落细落小。从中央到地方、从决策者到参与者、从全局到细节,都要做到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社会共识,共同谱写好减贫脱贫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篇章。(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委组织部 寇宝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