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组织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组工干部作为党的组织路线的践行者,肩负着选贤任能、强基固本的重要使命。如何以技术赋能破局,将DeepSeek为代表的智能工具转化为提升工作效能的“加速器”?这不仅是能力的考验,更是时代赋予的必答题。
从“事务缠身”到“轻装上阵”。传统组织工作中,组工干部常被数据统计、档案整理、报告撰写等事务性工作消耗大量精力。以党员信息管理为例,过去需手动录入上千条数据,耗时且易出错。而智能化工具的应用,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自动提取关键信息,生成结构化数据库,甚至动态追踪党员发展进度,触发预警提示。这种“机器跑腿、干部跑心”的转变,正是技术赋能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更值得关注的是,AI技术在复杂任务中的潜力。如在干部考核中,系统可整合绩效数据、群众评价、廉政记录等多维度信息,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辅助组工干部科学研判干部综合表现,避免“凭印象打分”的局限性。技术并非取代人性化判断,而是通过精准数据为决策提供坚实支撑。
从“经验驱动”到“创新引领”。组工干部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在于执行力,更在于创新力。智能化工具的应用,正推动工作思维从“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跃迁。例如,在干部培训方案设计中,输入“乡村振兴背景下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等关键词,系统可自动生成涵盖政策解读、案例分析、实践模拟的课程框架,甚至推荐匹配的师资与教学资源。这种“智能参谋”功能,让组工干部从重复劳动中解放,专注于方案优化与创新落地。此外,AI工具还能激发“跨界思维”。某县组织部门利用DeepSeek分析历年干部流动数据,发现专业技术型干部向经济部门倾斜不足的问题,据此调整干部配置策略,推动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技术打破了信息孤岛,让组织工作从“闭门谋划”转向“全局联动”。
从“单一技能”到“复合素养”。组工干部的“本领恐慌”,在数智化背景下更显紧迫。掌握DeepSeek等智能化工具的运用,已从“加分项”变为“必修课”。这要求干部既要懂业务,又要善用技术,比如通过智能检索快速获取政策文件、典型案例,利用自动化模板生成标准化公文,缩短事务处理周期的基础操作能力;比如借助系统对党员发展、干部考核等数据进行趋势预测,识别潜在风险点,推动工作从“事后应对”转向“前瞻治理”的数据分析能力;比如探索利用AI工具结合本地资源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等领域的应用场景创新能力。
技术为舟,初心为舵。数智化不是冰冷的工具堆砌,而是通过效率提升,让组工干部回归“以人为本”的初心。技术再强大,也无法替代组工干部的温度与智慧。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能生成干部考察报告,但无法替代面对面谈心时捕捉的细微表情;能统计党员参与率,但难以量化信仰的坚定程度。组工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技术的意义在于辅助干部将更多精力投向思想引领、队伍凝聚等核心使命。组工干部需以开放姿态拥抱变革,既练就“驾驭智能工具”的硬本领,又锤炼“读懂人心”的软实力。唯有如此,才能在技术赋能中守住组织工作的生命线,于数智浪潮中书写新时代组工事业的崭新篇章。(冯翻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