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着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一文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立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而科技现代化离不开高精尖人才的引领和推动。因此,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必须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才尽其用的社会环境来推动建成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锚定千秋伟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教育是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大使命。所以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人的大政方针。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培养有中国心、更有中国情、中国味的人才,同时还要引导广大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立为国解难之志,学国家薄弱专业,为卡脖子技术攻关注入鲜活“血液”,牢记使命,用十年磨一剑的韧劲和勇气彰显大国之志。
勇破发展坚冰,凭才兴邦、以志强国。国家发展进程中,难免遭遇各种阻碍,可能是陈旧的体制机制,也可能是技术瓶颈,还可能是传统观念的束缚,如果不打破这些桎梏,国家的发展一定会受到影响。从商鞅变法破除了井田制和世卿世禄制到推行县制再到改革开放初期,小岗村村民率先实行“大包干”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无不彰显着只有破除沉疴积弊、打破发展坚冰才能凤凰涅槃。放眼当下,我国正处于追赶超越的关键期,过往唯分数论、唯学历职称论、唯名校论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形势。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要以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胸襟来构建人才高地,以多种标准广纳人才,同时既要做好“单招纳贤、绿通人才”招考机制更要做精“宽待人才、精心护才”的用才机制。
矢志不渝,容错举才、全力兴才。功以才成,业以才广,人才永远是第一生产力,干事难免会出错但是容错才是举才兴才的关键土壤,全力兴才才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不论是从“0”到“1”的突破还是从模仿到超越的追赶,都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只有建立健全容错机制,才能使人才放下包袱、敢于尝试、轻装上阵,进而在时代发展的关键进程中,凝聚起最广泛的人才力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让各类人才成为破局开路的先锋,以无畏的创新奋斗精神推动国家在全球竞争中抢占战略高地,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宏伟蓝图。(李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