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科技教育 > 正文

人机协同,智理共生

2025-03-25 09:13:15 | 来源: 安徽省毫州市蒙城县许疃镇赵集村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已从“锦上添花”演变为“基础配置”。面对基层治理中群众诉求多元化、治理场景复杂化的现实挑战,“是否拥抱AI”早已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张关乎治理现代化的必答题。正如基层工作者所言:“当智慧社区平台3小时内完成过去3天的民意收集时,我们深刻意识到:技术赋能的窗口期不会等待犹豫者。”

技术赋能,洞察基层治理新契机。当Deepseek等AI系统实现“一网统管”时,基层治理正经历从“经验驱动”到“数据导航”的质变。在党建工作中,AI可以辅助分析党员思想动态,优化组织生活形式,提升党建工作效能。但技术赋能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部分基层工作人员存在“本领恐慌”。一些乡镇干部坦言,“看着算法10分钟完成季度报告,我突然看不懂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这种“本领恐慌”恰恰揭示了破题的关键——技术赋能的本质是治理效能的“撑杆跳”,而非岗位价值的“替代赛”。基层工作人员需要转变观念,将AI视为得力助手而非竞争对手。当智能系统承担起数据录入、流程审批等重复性工作时,工作人员得以从“事务型”向“服务型”角色转型,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矛盾调解、需求洞察等需要情感智慧的领域。这启示我们,技术赋能不是简单的工具替换,而是通过能力重构实现治理价值的升维。

转变思维,应对技术变革新挑战。面对AI技术,基层工作人员首先要破除心理障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将知识更新转化为职业本能。要培养系统思维能力。既能洞察具体事务的技术适配性,又能把握技术应用对整体工作流程的改造方向,在技术迭代中保持主动适应能力。要强化服务意识。将技术应用聚焦于群众需求满足,通过技术手段延伸服务触角,提升服务精准度,让技术红利切实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要培育数据思维。在日常工作中建立数据采集意识,构建多维度基层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潜在规律,推动工作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在技术变革中实现基层治理效能的迭代升级。当治理主体完成从“技术被动接受者”到“创新生态构建者”的角色转型,就能在技术浪潮中把握主动,实现治理效能的跃升与治理价值的坚守。

协同共进,构建人机治理新格局。技术可以量化治理效率,但永远无法量化民心温度。再先进的技术,也不能替代基层工作人员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基层工作人员要发挥人文关怀优势,在技术赋能中保持为民服务初心。在人机共治框架下,要主动承担起“技术守门人”角色。既要善用智能系统提升治理精度,又要通过实地调研、群众反馈持续校准技术应用方向。人机协同治理的本质是“技术赋能而非替代”,基层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主体意识,在算法决策中嵌入人文关怀,在数据流动中筑牢安全屏障,确保技术始终服务于人的需求,而非倒置为技术逻辑主导治理实践。通过人机优势互补,助力形成既有技术锐度又具人性温度的基层治理新生态,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可持续发展动能。

科技赋能基层治理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基层工作人员要以积极进取的姿态拥抱变革,在提升数字素养中增强本领,在创新工作方式中提升效能,在构建人机协同中开创未来。唯有如此,才能在AI赋能的大潮中把握主动,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迈上新台阶。(赵飞)

责任编辑:王帅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