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科技教育 > 正文

家风加持,赋能青少年成长

2025-03-20 13:32:26 | 来源: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凤南中学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再次提醒了家庭、家教、家风在塑造个体命运和社会风貌中的基石作用。作为一名初中教师,我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不断见证着家庭教育在塑造学生人格、价值观和未来方向上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我结合教育心理学理论,对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

家庭:情感的温度计。家庭,不仅是孩子们情感的避风港,更是他们人格成长的孵化器。依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春期是一个关键时期,孩子们在这一阶段探索自我认同,形成对世界的初步理解。家庭氛围的温暖或冷漠,不仅是一个情感的温度计,更是决定孩子能否建立积极自我认同的关键因素。

在网络时代,我们常常看到青少年因家庭冷漠而寻求网络慰藉。我们目睹不少青少年在家庭温暖的缺失中,转而在网络世界寻找归属感和认同。作为教师,我呼吁家长们关注家庭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让家成为孩子情感的滋养地,而非冷漠的孤岛。

家教:行为的塑造者。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了观察和模仿在行为习得中的重要性。家教,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不仅塑造了孩子的行为模式,更是价值观传递的重要途径。网络空间中对“熊孩子”行为的批评不绝于耳,这往往指向了家庭教育的缺位。

家长的每一次选择和行动都是孩子学习的蓝本。在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我们更有责任以正面的行为和坚定的价值观教育下一代,确保他们在虚拟与现实的世界中都能成为有道德担当的公民。

家风:文化的传承者。家风,作为一种家族精神的延续,不仅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对孩子品格的深度熏陶。维果茨基的近端发展区理论指出,家庭文化环境对孩子的认知和情感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网络评论的浪潮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家风的培育,让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培养出既有民族情怀又不失现代竞争力的新时代青年。

家庭教育,不仅是家庭内部的私事,更是关乎国家未来的重大课题。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文化的传播者,教育的参与者。让我们从教育心理学的深度视角出发,深化家庭教育的实践,共同为新时代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充满爱、智慧与责任感的教育生态。(康清贵)

责任编辑:江旭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