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校园的晨光中氤氲着蓬勃生长的气息。当琅琅书声再次唤醒沉寂的课桌,教育工作者肩负的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职责,更是培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教育者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红色基因为纽带,让童心在党的光辉照耀下绽放新时代的光彩。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立德树人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贯穿于每节课堂、每次对话的教育实践。当语文课本里的红色经典化作精神成长的养分,当思政课堂上的理论阐述连接起国家发展的脉络,当劳动教育中流淌出汗水的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如春雨般浸润学生心田。教师作为“大先生”,需以信仰传递信仰,用情怀点燃情怀,在知识传授中厚植家国情怀,于点滴浸润中培育精神品格。
童心向党是血脉传承的生动注脚。新时代的育人工程,既要让百年党史的壮阔画卷在校园里徐徐展开,更要用少年儿童听得懂、喜欢看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通过构建“大思政课”育人体系,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童言童语;借助仪式教育、主题活动等载体,让队旗与党旗交相辉映;在学科教学中融入红色元素,使爱党爱国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历史复述,而是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青春光彩。
面对百年变局的教育变革,教师既是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更是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课堂教学需要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培育,在提质增效中践行五育并举;教育评价改革呼唤破除唯分数论,构建起全面发展的育人坐标系;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则要求教育者以智慧教育赋能个性化成长。这些转变背后,始终不变的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担当。
新学期承载新希望,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当三尺讲台成为铸魂育人的主阵地,当校园沃土滋养着童心向党的幼苗,教育便拥有了塑造未来的磅礴力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在立德树人的实践中书写教育报国的新篇章,让青春梦想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共同绘就新时代立德树人的壮美画卷。(高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