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轻舞,春深,夏浅,于季节交界处,在最美时光里,我们遇见五月芳菲,遇见最美课堂,遇见一场有深度的教研。
5月29日,微风轻拂,携着丝丝清凉,带着淡淡暖意,浸润着潜心教研、倾心育人的儒雅教师们。大家相聚录播教室,共赏由程芳薇老师带来的智雅奇趣数学课堂——《鸡兔同笼》。
深研教材究其根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趣题,在民间广为流传。“鸡兔同笼”问题题型有趣,解法多样,应用广泛,旨在让学生经历用画图法、列表法、假设法等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发展逻辑推理能力,感受模型的普适性,在建构与该模型有关的一大类问题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意识。同时在教学中适当渗透数学文化,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鸡兔同笼》问题的本质是要靠同学们设想、假设,要有想象的能力才能解决掉鸡兔同笼中的“总差”和“单个差”以及“个数”问题。在设想、假设的过程中,会出现数与数之间的矛盾差距,而这个矛盾点恰是我们要思考的地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矛盾,以及这个矛盾存在地方又应该如何去化解。其本质在于“想”、在于“差”。在这个“想”的过程中要统一量,统一量的过程,要么采取“增补”,要么采取“切割“,然后找到“总差距”,看一下这个“总差距”是在哪个量上发生的,而且要找到这个量上发生的单差距,用“总差距÷单差距=变化量的个数”。
化繁为简探其法
多次课堂实践中,程芳薇老师循循善诱,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程老师巧妙地运用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这节课思维难度较大,但在程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化繁为简”,学生大胆猜测,独立思考,踊跃分享自己的思路和想法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通过质疑、交流建立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提升核心素养,最终呈现了一堂精彩纷呈、寓教于乐的数学课。
整堂课充满了思维之美。程老师突破教学定势,为学生提供多个研究素材,让学生自主选择尝试研究方法,比如画图法、假设法和列表法等,在不同方法中理解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假设、比较、调整的过程,提升了数学思维。
建构模型悟其道
《新课标》提出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2022版课标将2011版课标中的“模型思想”细化成“模型意识”与“模型概念”。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学习内容,小学阶段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意识”,对数学模型的初步感悟、运用。“鸡兔同笼”问题思维难度较大,在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过程中,重点要放在“假设法”的教学上,因为“猜测法”和“列表法”具有局限性,而“假设法”具有普遍运用的价值,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但是学生在解决“鸡兔同笼”问题时,我们不能强求学生一定要用某一种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假设法”的优越性,帮助学生建立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数学模型,形成初步的模型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交流研讨品其味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程老师阐释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后,数学组教师各抒己见,结合“四维课堂观察”范式对程老师的课堂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教学亮点到改进建议再到今后教学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交流评价,大家积极讨论,聚焦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给予建议。
副校长刘晓仙与小伙伴们共读了《种子课3.0——对话深度学习》,并对本次活动作了总结,她强调:要关注数学本质的认识,要将课堂还给孩子,做到心中有学生,只有真正为学而教,注重思考,才能凸现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教研花开初夏日,深研细悟共成长。这个夏天,我们忙有所获,研有所得;这个夏天,我们积蓄力量,砥砺前行。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将保持育人初心,一路采撷、一路吐蕊、一路芳菲,深耕课堂教学,厚植核心素养,尽情享受智雅课堂真乐趣,努力谱写教学实践新篇章。(图文:万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