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载从教生涯,始终坚守地理课讲台,23岁,贵州师范大学毕业,34岁,评为高级教师,荣获贵州省第五批省级乡村名师称号、荣获黔东南州优秀教师表彰,入选“教育部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培养计划;35岁,凯里市优秀人才、黔东南州首批“双百计划”拔尖乡土人才、凯里第二批名教师;36岁,凯里市十佳优秀教师、凯里市骨干教师、入选马云公益基金“乡村教师计划”……这就是下司民族中学科研培训处主任兰国能同志的精彩履历。
1986年兰国能同志出生在黔南州福泉市马场坪,他的小学和中学时光都是家乡福泉度过的。作为布依族家庭的孩子,兰国能从小学到大学学习就一直很努力,很刻苦,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好评。2009年8月,从贵州师范大学毕业的兰国能光荣地成为黔东南州一名特岗教师,被安排到凯里市下司民族中学从事地理教学工作,在历史底蕴深厚的下司古镇,他常常漫步在清水江的回廊,目睹古镇古香古色的街景,领略着古老茶马古道上阳明书院的余晖,他内心沁润着书院教育的百年精髓,静心,养心,拼搏,磨砺着自己坚韧的性格。“用生命影响生命,用人格引领人格”是他不变的信念,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兰国能同志始终坚持不懈,在平凡的教育岗位上,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用智慧与毅力、追求和奉献,实现了他人生的超越与嬗变。
他爱教学,不忘师者初心使命。他领悟到要上好课,一要有扎实的功底,二要有精彩的设计,三要有真挚的情感。他的教学从关注预设的教案,走向关注生成的课堂。他认为,45分钟的课堂与学生的未来有着密切关系,教师要把德育、智育、美育融合于教学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生动活泼的新鲜知识,也是一个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他是较真的,较真得近乎苛刻。为了上好一节公开课,他会邀请全市的中小学教学能手帮助指导,反复打磨。甚至去华东师范大学学习之时,还不忘带上课例和教学设计,向老师们请教。
他爱教研,共享学习研究成果。一路求索,一路拼搏,他一直坚持系统地学习教育理论,并结合自身实践,摸索探究最新的教学方法。特别是课改之初,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很多教师不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甚至是迷失了方向。他却认真查阅资料,经过仔细思考,认真研究,走在了课改前列。他曾主持教育部课题《“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实验与研究”》《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探究》和州级课题《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研究----以凯里市下司民族中学为例》《“研学旅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以下司镇为例》《“双减”背景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研究----以下司民族中学为例》;参与省级课题《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研学旅行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县域初中学校增值评价机制建设研究》和州级课题《“乡土地理微课”培养中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实践研究----以下司古镇为例》《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方法运用研究----以台江县第一中学为例》《农村初中小班教学策略研究----以下司民族中学为例》等22项课题研究。在他的工作室里,有来自剑河、台江、丹寨、施秉、雷山等地的教师,大家彼此之间勤于交流、互相帮助,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各自都获得了成长,有的甚至开始独立研究自己的课题。为了一起研讨磨课,有的老师不远百里赶来,光是转车就是好几趟,所以很多时候,老学员还没有结业,新学员就已招满。
他常常说,假如医生的职责是妙手回春救死扶伤,军人的职责是扛起钢枪保家卫国,那么作为教师的自己,最大的职责一定就是教书育人桃李芬芳,每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天真稚气的笑脸慢慢变得成熟懂事,他就感受到一份收获的幸福,他又在静静地揣摩“阳明书院”“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育人精髓,被这座饱经风霜依旧融合多元文化古镇的碧水所滋润。
一路走来,兰国能同志先后荣获“下司镇优秀教师”“下司镇先进教育工作者”“凯里市优秀教师”“凯里市优秀人才”“凯里市名教师”“凯里市骨干教师”“黔东南州优秀教师”“黔东南州首批‘双百计划’拔尖乡土人才”“贵州省乡村名师”“教育部优秀乡村青年教师”“全国优秀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表彰;近八年来,共有14篇论文在省级、州级、市级比赛中获奖,发表论文11篇;参编著作2部,一部是副主编,一部是编委;7次优质课在州级、市级竞赛中获一、二、三等奖;21次担任省级、州级、市级示范课主讲教师;主持或参与州级、市级课题22项。
荣誉满身的他不止一次说过:“人生多少幸福事,莫过从教最幸福。”在教师这个岗位坚守了十三个春秋,兰国能老师心甘如怡,无悔地在教育的原野里耕耘,在下司深厚的历史底蕴里徜徉,用优异的从教清单,成为教研教改的排头兵!(丁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