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与腾讯公司共同发起的“国家作物种质库2.0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标志着种业“芯片”迎来数字身份。要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中,就必须坚持在“一粒种子”上下更大功夫、做更大文章,闯出种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补足“育种”链,夯实“种子芯片”质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度关注种业发展问题,多次在不同场合对种业改革发展指明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河南考察时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靠中国种子来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从良种方面挖掘潜力,加大企业攻关投入力度,着力克服种业发展技术瓶颈,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绿色优质专用新技术、新品种,让种子这颗坚强的“中国芯”,成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坚实基础。
二是创新“繁种”术,提升“原生种子”优势。“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从国家安全的高度把握种业振兴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紧迫性,扎实有力推进各项工作。打牢种质资源基础,做好资源普查收集、鉴定评价工作,切实保护好、利用好。同时,加强基础性前沿性研究,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扎实种业创新基地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优势企业集聚。
三是强化“推广”链,推进“种子产业”兴农。种业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主要农产品生产力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更加需要牢固树立“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牢”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推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打造全速种业“硅谷”,加速现代种业创新,建起固定的育种站,大大缩短种子从“实验室”到“农田”周期。对种子行业的假冒伪劣等突出问题重拳出击,营造良好环境,确保农作物稳产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让农业增效成为“软实力”。打造全域繁种“土壤”,为种子繁育提供优质土壤。配置专用播种机、收获机、植保无人机、试验房等基础设施,为高品质育出新品种打下了“土壤”基础。因势利导,充分发挥种业带动作用,让更多先进经验和技术“种”在田间地头,以产兴农,以企带农,助力农民增收。(黄龙 四川省江油市花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