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C919大型客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重要里程碑,令14亿中华儿女振奋。
“认证”工匠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C919正是体现了这样的工匠精神。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领证”,将于2022年底交付首架飞机。研制过程中,国内数十所高校参与技术攻关研发,建立了多专业融合、多团队协同、多技术集成的协同科研平台,攻克了飞机发动机一体化设计、电传飞控系统控制律、主动控制技术、全机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分析等100多项技术。通过C919等国产民机项目,我国掌握了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加快了新材料、现代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正是这种“从0到1”的突破,让我们对解决“卡脖子”“卡脑袋”问题有了充分信心。
“认证”超前思维。为什么要发展我们自己的“大飞机”?根据研究结论,民用飞机销售额每增长1%,GDP就增长0.74%;向航空工业每投入1万美元,10年后就可以产生50万至80万美元的收益。而大飞机的研制,将促进新技术扩散到制造业的很多细分领域,扩散率高达60%,能够拉动材料科学、化学、电子学、空气动力学等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未来20年,国内外对民用客机的市场需求依然很大,估计有近5.8万亿美元的市场潜力。截至目前,C919已获得28家客户的815架订单,将有有望推动中国“大飞机”步入国际商业市场,加速推动中国“大飞机”制造的供应链国产化,打破打破美国波音和欧洲空客的垄断格局,为中国“大飞机”的研发制造和国产化培养人才奠定基础,有利于实现又一领域的“弯道超车”。
“认证”爱国情怀。中国的“大飞机”之路其实起步很早。早在80年代,我们曾有过运10方案。但因要与美方合资,运10被迫下马,而且应美方要求,拆毁运10及其生产线,解散3000多人的技术团队。90年代,处于困境中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则选择了曲线救国之路。上飞将技术人才以劳务输出的模式送到国外公司锻炼。执行副厂长王文斌以税后年薪18万赴美,后因国家召唤,遂以6万年薪回国效力。正是这种深沉的爱国情怀,让王文斌他们这样一批技术骨干仍然选择“为国坚守”,终于迎来了“曙光”。2008年C919项目和运20相继立项,中国的大飞机产业终于迎来了阔别20余年的春天。C919立项之时国产率目标才仅仅只有10%,如今却已达到了60%。整整50%的提升,不正是我们的科研人员怀揣着赤子之心,一直在努力钻研的成果吗?既然钻研没有停止,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也会见到真正百分百国产的大飞机。(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委组织部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