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中午,全程观看了长征十二号航天员返航的直播,13时34分,看到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安全顺利出舱的那一刻,激动到热泪盈眶。
回顾征程,步步刷新高度
1992年9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被党中央批准实施。
“第一步”征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成功,飞船返回舱预定区域成功着陆。在此后3年间,神舟二号、三号、四号接连升空,验证了陆海基航天测控网,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等实验。2003年秋,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飞上太空,让中国成为继苏、美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2005年10月,神舟六号搭载两名航天员首次成功进行多人多天太空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收官。
“第二步”征程:2008年9月,神舟七号飞天圆满成功,中国掌握了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关键技术,开启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征程。2011年11月、2012年6月,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先后飞天,分别完成了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无人空间交会对接和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中国由此突破和掌握了自动和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2013年6月,神舟十号升空实现与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2016年9、10月间,中国首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接连发射升空,之后结成组合体进行了长达30天的载人飞行,中国由此突破了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技术。2017年实施的天舟一号任务使中国掌握了推进剂在轨补加技术。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宣告完成。
“第三步”征程: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首飞成功,验证了火箭总体方案、各分系统方案的正确性、协调性,突破了大尺寸整流罩分离技术、大直径舱箭连接分离技术、大推力直接入轨偏差精确控制技术等一批新技术。2021年6月17日,神州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3个月的在轨飞行期间,航天员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关键技术,为后续空间站建造运营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无私奉献,代代精神永存
2016年1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及参研参试人员代表时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要求在航天事业发展征程上勇攀高峰,努力建设航天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成为我国成功飞上太空的第一人,杨利伟曾回忆,在发射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曾发生剧烈抖动,产生了低频共振,让他感觉“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凭借平时艰苦训练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过硬作风,杨利伟最终挺过了这惊魂半分钟,实现了飞天梦。
截至目前,我国已有12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12名17人次航天员抵达太空。每一次载人航天飞船的发射和返回,都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站在时间纵轴上,29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走过的一步步征程,一代代航天员艰苦奋斗,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载人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也成为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激励着各行各业一直在艰苦奋斗的人们不忘初心、迈着坚实的步伐,砥砺前行。
踏过星河,只为追逐梦想
2021年是中国航天大年,9月20日下午,我国文昌发射场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伴随着一阵山呼海啸般巨响,长征七号遥四运载火箭携带着天舟三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这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建设再次迈出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一步。中国的航天事业迈进了崭新的阶段,同时也表明了我国今后将会把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远更稳。
中国人的航天梦已持续了千年,踏过星河,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必将会取得航天事业的重大胜利。在百年以前,积贫积弱的中国被西方列强肆意的欺辱压迫,在百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和综合国力,屹立于世界东方。(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委组织部 杜常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