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刊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文章阐明了科技对于当下中国的重要性,创新对于经济建设的推动性以及中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必要性。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对于科技创新推动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天然的期待,但是我们在期待之余,也要读出三点澄思渺虑。
创新国之利器,利有双刃,需持柄而挥。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有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提供高发展质量的发展和显著的社会效益,支撑着中国“十四五”总体规划布局,但是中国的科技创新要怎么走,要走什么方向,我认为这点一定要明确,我们要以可以维护国家长效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为主线,杜绝外部市场所形成的引导性,牵制性科技创新。同时明确,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高素质的变革,既不能依赖片面错误的创新,也不能过度的“摊大饼”要求在短时间内推动全领域的创新突破。做好科技创新,就是要当好“执剑人”有自主选择的权利。
科技赋能发展,潜力无限,需人才引领。科技对于产业的赋能增力,每一个身处时代洪流中的人都有深刻地感受和强烈的认知。纵观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整体呈现起步晚,起点低的特点。但历经数十载的奋勇途志,如今的中国已经呈现出局部领域全球领先,大量领域有重大突破,基础科学逐步发展。中国的科技潜能可谓巨大。科技的重大进步靠的是背后无数人才的刻苦钻研。人才兴则国家兴,我们的人才运用,在社会纵深发展中逐渐暴露出了一些结构性矛盾。我们的社会给予高端人才的平台还有所不足、现有一系列人才评定制度还存在不合理、因人适岗还太薄弱等各类问题阻碍了人才在各领域的发光发热。改变很难,但是由人才引领各学科各领域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崛起的必由之路。
衔接国际体系,深度参与,需聚力凝气。习近平总书记说,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人的科技之路,一直都是坚持包容且乐于接纳的。中国人每时每刻积极向先进生产力学习。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来提高自己。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衰弱,一些极端保守主义者,将中国视为对手,试图在国际上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之路进行封锁甚至是扼杀。面对这样的困境,闭门造车,切断联系恰恰是正中下怀。一定要继续保持高度的国际责任感,当好全球唯一负责任的大国,深化国际合作,建设高附加值的自主创新。主动布局,积极吸引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积极承担国际事务责任,共同应对未来发展、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人类健康、气候变化等人类共同挑战,坚持相信科技进步,全球共享,科技红利,造福世界。明确地告诉全世界,科技永远超乎所有的政治角逐,是真正能惠及全人类的大事。(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汤川乡人民政府 林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