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乾,曾用名杨发光,号守庐,梦晋斋,一笑堂,男,汉族,1962年出生,安徽宿州市埇桥区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书法师承何继华先生。原供职于宿州市埇桥区人民法院,已退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一
我们知道隶书承接篆书,兴于两汉,是书法成熟的源本。能写高古大美隶书,通常是一位书法家艺术造诣的深厚根基。
杨继乾自幼酷爱书法,曾师承何继华先生。后广临名家法帖。其书体诸样兼修,楷、行、草、隶俱佳。有位著名书法评论家评其作品“临池学书五十载、墨妙笔精逸神飞。”
杨继乾临隶书首先是从汉张迁碑入手,从大篆、章草中汲取营养,他边学边悟,积极思考,专心至致,精益求精,源承高古,富有创新,不断锤炼线条锤炼用笔。他的隶书线条飞扬流动。当运笔到达水平线的中间时,笔锋下按,越来越重,再慢慢挑起,向右上出锋,最终形成如同东方古建筑的飞檐结构,给原本平正的字势增添了生动的趣味。
杨继乾之能习成隶书,有精研汉碑的不遗余力。书论有言:“穷研碑帖,功省易成,攥集精专,形彰势显”。杨继乾深谙书论,对碑帖自然是相当重视,他还以汉隶十碑为取法本源,一一研透,无一例外。自俊秀典雅类的碑字中参意隶书之风度,曹全碑的蚕头低俯,燕尾飞仪一一吸纳于笔端,写一波三折而过,亦如足行而趋骤,丰姿多神,亦为优雅。当然,从典雅类的碑字中汲取笔墨的风度,不止于曹全碑,他还精心琢磨史晨碑、乙瑛碑的多元取法,诸碑纵横,化碑法为写法,杨继乾把隶书写得刚柔相济,高低有趣。字字写得法度严谨,又展示着惟妙惟肖的笔墨生命意象。所以,杨继乾之隶书,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金书锦字!
当然,他的隶书写成不只是风度之表,还有卓越的风骨精神。其书法的风骨精神,则取法于方整朴茂一类汉隶的习成,从张迁碑里取法方笔庄重,亦从鲜于璜碑、衡方碑里取风骨。落笔扎扎实实,如若叩击山河,起笔龙跳天门,最显笔墨精神。当风度与风骨融为一体之际,杨继乾的隶书自然就是形神兼备,尤贵于神的审美佳作。
家中如果挂一件这样的隶书作品在大厅上堂,源自于大汉的风范扑面盈心,可以让文化氛围充满蓬荜生辉的印象。这就是杨继乾的书法作品很受欢迎,可以装饰万家屏障的重要原因。
二
杨继乾创作隶书书法作品多用方笔,其作品气满神足,波挑不扬,含而不发,朴厚中有雄秀之气,结体取正姿,四周平满,方正朴茂。隶书作品平整温婉,优雅舒张,好像是高冠佩玉的名士,骨肉停匀又神采飞扬。它的美在于对美“增一分则长,减一分则短”的精准把握。
让我们细细品读作品《汴水通淮》,撇出美波,燕尾呈磔,提按顿挫,极为快意。结体左舒右展,分张外拓,观有纵感,十分大气。精至于笔画,只看其点,点有如龙睛,右顾右盼,有如猛虎稍寐,平展隐势,有点如独立寒江,峻气盎然。因为有真功夫,所以杨继乾这幅书法作品极得隶书精神,大有气质优美,严华端正之气质。
再看《隋唐运河》这幅作品,很有叩击山河的精气神。隶书与楷书相联,化圆为方折之后,渐渐与楷书渐行渐远,逆向思维,又回作楷隶意趣,不尽是方折,时有圆笔,把篆书笔意反向融进隶书之中,隶书不失端华,且生滋润,有大舞美姿,更具时尚观感。杨继乾果然心思慎密,以致隶书楷意成风尚,创新之能源源生奇。还有横划多变,有横划存蚕头,隐燕尾,有一波三有折,又有一笔直出,姿态多多,机变无限。他的隶书带着西汉隶的雄劲朴茂,写出了笔墨尚古,并且借古开今的真风采!
无论是斗方小品,还是唐宋抄诗,杨继乾写隶书无不带着遂心应手的娴熟,写出了亘古相传的书道渊妙。他不是单纯的书写者,他是隶书文化的研究者,对隶书文化深究入境,倾满腔热情,不写丑隶,涤尽丑隶,还原隶书雅秀唯美的气质,让书法文化不染一尘,光耀天地。这是杨继乾的书法志向,也是他自觉的文化担当。所以杨继乾以传统隶书护法者的心境,怀敬畏之心书下隶书的龙脉正宗,结体方正绝无偏失,笔划秀丽典雅飘飘仙质,这好的书法作品,总是这般让人赏心悦目。
汉隶风范,惊艳书坛。当然,带着源源不绝的东方审美形神,杨继乾的书法作品不仅仅在宿州,乃至国内大著其名,在国外亦是声名鹊起,成为惊艳国内外艺术空间上上品,许多国内外实力收藏家,都视他的书法作品为和璧隋珠,拥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潜力。(赵汗青·刘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