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文化 > 书画 > 正文

安徽画家李德志和他的“百兰图”

2019-12-26 14:23:17 | 来源: 中廉在线

记者采访李德志老师(左一)

中国文化先师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兰花的花语代表了淡泊,高雅的含义。

自从孔子从精神层面确立了兰花的“君子”地位后,兰花就受到历代文人画家的敬仰和追捧,他们以兰花为载体,把自己的理想、志趣、个性等表现得淋漓尽致。

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吟咏赞颂兰花的美词妙章很多。因其优雅的形态、清幽的芬芳、“幽兰生空谷,无人亦自芳”等特点无不体现着中华传统的美学特征和人们对于兰花的喜爱。

在安徽固镇县三中,有一位叫李德志的退休老师尤善画兰。

日前,经固镇县万千广告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王东的介绍,我们专程从北京赶往固镇,在县委宣传部的安排下,采访了正在举办“百兰图”个展的李德志老师。

李老师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在固镇县第二中学、第三中学任教。五年前从教育战线上光荣退休,如今,李老师桃李满天下,他的师德受人尊敬和爱戴,可以说在固镇教育界享有极高的盛誉。

出生于中国国画之乡的李老师,幼时便迷恋画画。一次,在父亲的书房里看到一本《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一有空就临摹,书散了架,用浆糊粘一粘;实在太烂了,就用报纸贴起了一层又一层的封面,这样一画就是几十年,直到今天,他仍笔耕不辍,难舍画兰情缘。

记者与李德志老师(右二)杜老师(左二)合影

每天,他三四点钟起床就开练,周末一天能画上12个小时。为让笔下的兰花神形兼备,他遍访中国兰花生产基地;为直观形象地吃透所绘景物,他爱人杜老师买来了十几个品种的兰花,摆放在自家门前狭窄的走廊里、窗台下,供他写生。夜深人静时,他独自将一盆盆形态各异的兰花捧到画室摆在案旁,案边还摆放着石涛、蓝瑛、郑板桥、 吴昌硕、潘天寿、卢坤峰等大家画本,边画边琢磨。渐渐地,他的兰花图日趋成熟,引起了当地书画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让我们来欣赏“百兰图”展上他画的兰花吧;160多幅作品,每幅风格、构图均不同,其用墨简洁干练,线条明晰,兰花叶在飘忽轻柔中微带有刚强和不屈,三笔两笔缀以数朵小花,再配以山石鸟虫,雅韵十足。那纸上的兰花仿佛有着淡雅的色彩,给人带来幽静;有着让人沉醉的清香,那朵朵盛开的花姿,冷艳而芬芳。它虽不艳丽也不张扬,却象谦谦君子,巧笑嫣然,灿烂着生命的美丽。

李老师说:“‘秋兰兮清清,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兰称君子,又喻为美人。她生于幽谷,淑慧而雅淡。不争于世,孤芳自赏,玉骨冰姿,人见犹怜。兰花还象征着高尚的友情,比喻同心同德、亲密无间、有宜长存,也可以比喻夫妻间情投意合。人们把兰的品性看作人的品格象征,兰的气骨看作人的风骨写照。借助兰的形象,中国人们寄寓感情,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崇高志向的追求。”。

“在画画过程中,我享受着成功感与快乐感。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李老师接着说。

李德志老师(左三)向参观者介绍画展情况

李老师运用夸张、变形、强化等手段,表现美、揭示美,他笔下的兰花千姿百态,出神入化,总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或两三丛,或盆栽,或无根,或泉边 ,悬崖上,岩丛中,或竹下,兰叶婀娜起伏,临风袅袅。其兰叶圆转、翻折不着痕迹,运笔柔中带刚。一笔下来,正侧翻转,干湿浓淡,阴阳相背,尽合兰花的物理情态,且笔笔饱满不落俗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兰花清而不凡,秀而雅淡的君子风骨。书画评论家霍子看到李老师的兰花画后评论道:“具有很强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的艺术风格,突破了传统、保守、狭隘和僵化观念的束缚,冲破了那种空虚没落消极的审美情趣……给中国画坛增添了一道靓丽的艺术风景线。”

陪同采访的固镇火车站站长、文化学者朱怀宝先生介绍道:“李老师的兰花图极具神韵,他善于运用水墨变化来刻画兰美丽、素洁的形象。他的写意兰花作品,多以墨色的深浅浓淡来表现兰的形态与色彩,追求兰花的神韵之美,通过简单的笔墨只需几笔就能很好的表现出兰花清雅素洁的神态。在其笔下的兰花,力求一种归真质朴、幽芳深远的意境美。”

我们知道一幅好的兰花作品经过高手处理后的兰叶似翩翩飘动,配合灵韵的场景,更显意趣。李老师画的兰草,不迎合风,不谄媚云,不轻,不俗,不浊,耐看。人常说,墨分五彩。他画的兰叶,看似随意撇捺,随意挥洒,但视角上感到干练苍劲,飘逸涵力,充分展示了嫩兰迎风的姿态。尤其是他画的花头,墨色层次分明,晕染有致,浓淡相宜,天然成趣。他的兰花作品,既有郑板桥的舒朗简洁,也有芥子园的规整有方,更有石涛画兰的挥洒飘逸,不拘一态,兼收并蓄,灵气悠长,典雅高洁,雅士之风跃然纸上。充分展示了他个人潇洒不羁,追求完美的个性品质。

如今,他的兰花画已流传到美国、加拿大、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等地区,被美国麓鹿出版社、华新社·华尔街报、美国侨网等收藏。

当地著名文化学者、垓下研究会会长丁玉群先生有联赞:

笔下倾情绘千姿百态一斋翰墨伴君子

胸中筑梦对四雅三元卅载晨昏证素心

(赵汗青 刘欣华)

李德志老师与来访者合影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