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稻田里弥漫着稻香,果园里氤氲着果香,菜园子里也结满了果实,所有的播种都得到了丰收。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半河村垕房作为云南省乡村振兴示范点,坚持将发展产业作为巩固脱贫的长效机制,坚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种植垕房“四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眼下正值收获的季节,垕房的百亩荞麦进入了丰收季,色彩明丽的荞麦杆随风起伏,一幅美丽的秋收画卷呈现在眼前。“荞麦丰收,既保障了‘米袋子’,也鼓胀了‘钱袋子’,何乐不为呢?”垕房党支部书记对群众说道。
秋收时节的小米穗已经成熟,不再像夏季时的那样青涩。看着小米穗又长又饱满,种植农户喜上眉梢,互相打趣道:“看着这个小米的收成,明年收入过万不是梦啊”。
田间地头秋色浓,百亩油葵话秋实。走在垕房的油葵种植基地里,成熟的花盘朵朵颗粒饱满,在阳光下格外的黝黑诱人。割花盘、装筐、挑运……数十名村民穿梭在田间,正有序采摘油葵,一阵阵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今年的大豆长势喜人,籽粒饱满,产量高,质量比我们预期的要好,像我这种上了年纪的人又不能出去打工,在家只能搞农业,像大豆这种易管理、产量高的农作物就非常适合种植,关键是价格还不低。”一直在家务农的陶大爷说。
据悉,双河乡一直致力于做好做强农业特色产业大文章,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垕房探索“生态+农业+旅游”的致富路子,着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形成百姓富、生态美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让百姓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双河苗族彝族乡党委 陈世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