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银行业KPI考核日渐繁重,部分银行业绩指标压力加大,承压由上而下不断传导,适逢银行季末、年末业绩考核时,部分银行员工会选择网上购买业绩冲量,渐而滋生银行“网购业绩”灰色产业,扰乱市场秩序。
一是“网购业绩”名目繁多,灰色产业逐渐成势。一些不法商铺以“银行业务全包、真实用户、后台可查、快捷高效”为宣传噱头,吸引业绩压力较大的银行员工购买存款、贷款、养老金、信用卡、数字人民币等服务,这类不法商铺熟悉各类银行的指标规则、需求时点,在全国建立庞大的代办客户群推广,线下雇佣众多兼职员工在人流比较密集的地方发放小礼品、咖啡券等奖品诱导群众开户、注册。
二是违规行为扰乱市场秩序,增加社会风险。银行员工“网购业绩”本质上属于寻找第三方推广平台获客,属于违规行为,通过“刷单”产生的大量“虚假”账户和业务,银行并没有取得实际收益,反而增加运营成本。同时,给不需要此项业务的客户开户、注册,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且存在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这些账户容易被不法分子用于洗钱、信用卡盗刷、诈骗等犯罪活动,导致客户和银行的资金损失。
对于部分银行员工“网购业绩”行为,相关部门应该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健全合理考评机制,在绩效考核、员工管理、第三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优化,坚决杜绝“唯指标论”和粗放式发展;加强银行员工业务培训,提高银行员工业务能力,采取依法合规的方式完成任务指标;加强网络平台监管,督促电商平台完善审核备案机制,坚决关停非法违规商铺。(刘荣盛 龙正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