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近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与完善,也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行的航向。
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明中重要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是符合辩证统一关系的。恩格斯曾经指出:“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将对我们进行着报复。”人类虽然在自然界中具有主体性地位,但是不能抱有传统的“唯人类独尊”的思想。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进行谋篇布局,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发展产业,找到经济“绿色”增长的新引擎与新动能,做好资源环境的高水平保护。
要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重点攻坚与协同治理的关系是点与面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践中,只抓重点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瓶颈和困难。一方面,做好重点攻坚,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点带面。另一方面,用好协同治理,基于多学科视角,运用融合思维,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要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用敬畏之心来对待大自然,尊重生态文明的客观规律,给予自然恢复的时间与空间,坚持把自然恢复作为主基调。同时,人类可以在意识的指导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自然进行改造。要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待大自然,对难以自然恢复的区域开展科学审慎的人工修复,打造生态化的社会。
要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一方面,建设生态文明需要有完备的生态文明保护制度作为可靠的外部约束。在资源制度、环境制度、生态制度中,对于欠缺的部分应该加以弥补,并且对于已有的制度规范中相互影响、衔接不畅、存在冲突的部分,应该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关联性的角度进行修订和修改,破除制度障碍,打造产权清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要让生态文明建设惠及百姓,走进千家万户。只有人人共享,才能激发起人人动手、人人尽责的内生动力。
要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双碳”承诺既是我们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又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具有一体两面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而奋斗》的讲话中指出:“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代表了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要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与变革,加大在绿色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在先进的科技的引领下,降低人类实践活动的污染和资源消耗,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的绿色效率。在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转变生产与发展模式,发展绿色可持续的生活和产业,如: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空间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方式的绿色转型。(陈钦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