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文章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界提供的物质滋养。
无论是黄河长江“母亲河”,还是碧波荡漾的青海湖、逶迤磅礴的雅鲁藏布江;无论是南水北调的世纪工程,还是塞罕坝林场的“绿色地图”;无论是云南大象北上南归,还是藏羚羊繁衍迁徙……这些都昭示着,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高度谋划,持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潜力。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就将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制定实施了包括水土保持、防风固沙、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在内的一系列重大措施,旨在建设生态文明。为了能够在这条攻坚克难的道路上继续远行,各地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生态的战略性意义,提高重视程度,要仔细研讨分析党中央下发的相关政策精神,做到遵循实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以稳定的大局观、高效的执行力推动政策落实到位,切勿出现“一刀切”、“一转了之”的现象。
协同作战,扎实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考虑多方面因素,既包括环境要素的复杂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也包括自然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决定了保护生态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协同治理,如果对其的管理建设过于分散,政出多门、行动不一,就会影响治理成效,且导致各方面资源浪费。因此要保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变“单兵作战”为“协同作战”,从传统的单一门类资源管理转变为系统资源管理,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长久落实,稳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经过之前的努力奋斗,现如今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进入了“快车道”,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则是我们未来的进一步目标。为了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渐行渐远”,各地必须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细化实施方案,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企业自治的良性互动,同时迎难而上,动真碰硬,持续“出实招”、“下重拳”,根治“顽疾”,强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王训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