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生态 > 正文

学思践悟开辟水生态文明建设新境界

2023-01-10 09:35:53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鲜明特色和独特标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要求,其中,水生态文明是核心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然要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升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一是水资源节约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水资源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二十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无止境地向自然索取甚至破坏自然必然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水资源节约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之举,是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局面的重要措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水工作意义重大,对历史、对民族功德无量,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是厉行水资源节约,构建一个节水型社会,这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重中之重。只有立足全局和长远,始终坚持节水优先方针,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才能既支撑当代人过上幸福生活,也为子孙后代留下生存发展根基。

二是水生态保护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建设生态文明的直接目标是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与环境。因此,大力开展水生态保护工作是建设水生态文明的关键所在。水生态保护工作必须依靠制度和法治。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指出,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同体制不健全、制度不严格、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有关”。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遵循,做好立法工作。在立法思想的认识上,要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树立科学理念,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升认知水平,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强化法规效力。在立法理念上要始终将保护意识挺在前面,回应好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的期待,将生态保护制度作为高压线,把制度的刚性和权威树立起来。

三是水生态自然恢复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自然恢复是依靠自然演替恢复已退化的生态系统。充分利用自然恢复力具有三个明显的优点:1.尊重自然,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顺应自然,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也是充分利用自然力量的前提和保证;2.恢复生态效果好,自然恢复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生态系统质量高,生态功能更合理自然;3.投入低效益高,自然恢复相对人工恢复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特点。坚持以自然恢复为主,不是放弃人工修复,更不是不管不顾的“无为而治”。不能把“以自然恢复为主”简单理解为不需要人工干预,放任自流,完全顺其自然。甚至将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对立起来,非此即彼。生态修复的目的在于通过协助已退化、损害或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获得改善、恢复或重建,进而增强其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维护生态平衡。对于已经受损或破坏的生态系统,由于其原有的生态平衡已打破,单独依靠自然恢复很可能无法逆转已受损的生态系统,或逆转周期长,也需要借助适度的人工修复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要多谋打基础、利长远的善事,多干保护自然、修复生态的实事,多做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好事;要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江河湖库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要有序实现河湖休养生息,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只有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加强江河湖泊保护修复,还河湖以休养生息空间,才能让人民群众进一步享受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鱼翔浅底的美好生活,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水利建设中心 林胜强)

责任编辑:晴晴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