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的丰美恰在那千顷麦浪滚滚、万亩翠绿常新,然而不知自何时起,一些乡村的田间地头开始出现迎风摇舞的丛丛黄花,“无情”地“刷黄”一片区域。若是一般情况下见此情景,想必很多人都要感慨于乡景如画,沉醉于黄花绽放。然而,这些黄花却是不同于油菜花等“无害作物”的“加拿大一枝黄花”,作为十足的“生态杀手”,它们会“强取豪夺”周遭的一切资源来供养己身。凡是“加拿大一枝黄花”生存生长的地方,其他植物大多只能“含恨而终”,几乎是“黄花过境,寸草不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迈向新征程中,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身为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的工作人员,面对“黄花肆虐”,理当有所行动,执笔者当以笔为刀,畅诉衷言,唤醒更多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警惕慎审,引导起正确的生态安全观念,营造起共护乡村生态安全的舆论氛围,从而保护乡村振兴“蓝”图不受这份“黄色”侵染、不添一点“异色”。
生态安全隐患重在早发现、早除根。生态安全的破坏起初总是比较隐蔽,不容易为人察觉,可一旦成势,便会如汛洪激流一发不可收拾,在成规模被发现的时候,那一带的生态系统往往已经被彻底破坏。对生态安全隐患的处置越早越好,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有一双“善于发现隐患的眼睛”,在“物种入侵”的早期便能察觉到异样,从而尽快上报、尽早解决。而这其中则包含两大要点,即工作人员具有相关的知识储备,且举报机制畅通无阻。前者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储备,至少对一些典型的外来物种足够敏锐,这可能还需要“诗外的功夫”,即工作人员所属部门及其上级或同级相关部门对典型外来物种汇编成册,节约工作人员学习成本,提升工作人员培训学习效率。后者则要求相关的体制机制能够完备畅通,对确实存在相关问题的反映和举报能产生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很多时候由于“吃力未必讨好”的因素存在,这一问题想要解决并不容易,这就需要顶层加强制度建设,避免设计出“谁举报谁负责”“负责人只有担责没有回报”等类型的尴尬制度。
在生态安全问题爆发的阶段,则需要凝众力、谋新举。一般在生态安全问题爆发时,小规模的处理已不起作用,需要凝聚众力、花费大力气才能解决,如曾经“叱咤一时”的水葫芦泛滥江湖,“小打小闹”只能得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局面,这时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汇聚起足够多的力量对其“一击毙命”,且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查找彼之弱点,借鉴其他国家、尤其是原产地国家的一些生态治理经验,从其原本生长生存的生态圈里取经,“师夷长技以制夷”,用“生态武器”战胜“生态入侵”。
而当生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时,则要做好“回头看”和经验交流工作。即使生态安全问题得以解决,也必须做好“回头看”的工作,这既是防止本地生态问题死灰复燃,同样也是一次对自身工作的经验总结。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或许其他地区也在忍受着该物种的入侵烦恼,这就需要学会下好“一盘棋”来互通有无,从而减少自行摸索的学习成本,更有效地交流可靠经验,甚至说不定能够从中触类旁通,进而从容应对其他相似的生态风险,提前做好防风险储备工作。
世界风云变幻,必须统筹好发展与安全,不只是“加拿大一枝黄花”,还有更多之前不曾有过的风险挑战需要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严阵以待。(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人民政府 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