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扫墓缅怀先人,祭拜追忆祖先,已然成为中国人慎终追远、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随着时代变迁,践行绿色文明祭祀逐渐成为清明节的主旋律。在清明时节,让我们一起推行绿色生态殡葬、选择低碳文明祭扫,坚持祭祀防疫不放松,让清明更加“清明”。
绿色生态殡葬,引领“清明”新风尚。过去互相比较墓碑大小,越大越气派;如今“骨灰撒海”、“树葬、花葬”成了新潮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生态殡葬”逐渐获得认可,成为的新风尚。不少地区积极配合政府移风易俗工作,采取海葬、树葬、花葬等少占土地、少耗资源的方式进行安葬,将山上的坟地迁移到生态公墓,让生命回归自然,尽可能减少占用基本农田,为后人留下更多的蓝天、白云、土地。党员干部要积极宣传、主动引导,让身边的亲属、群众进一步了解生态殡葬改革,推行文明祭祀,真正做到“入土为安”,同时推广“网上祭奠”、“线上献花”等新的祭祀理念和形式,让清明更加“清明”。
低碳文明祭扫,推动“清明”新主张。过去互相攀比花圈大小、祭品多少,盲目攀比让祭扫失去了缅怀先人的初衷;如今“献鲜花”、“送水果”、“云祭扫”等成了新主张。随着文明祭扫理念不断加强,低碳理念的更新,“低碳文明祭扫”逐渐成为推动清明祭扫的新主张。缅怀先人,重于心意轻于形式,更倡导敬献鲜花、经典诵读、网络祭扫等新方式来缅怀故人,少点焚烧香烛、挂纸烧钱、燃放爆竹,让我们对先人的怀念通过鲜花传承下去。在清明时节,党员干部不妨带着鲜花和水果去祭扫,或是在网上进行“线上祭扫”,不仅减少火灾发生,也降低环境污染,用实际行动践行低碳文明祭祀,让清明更加“清明”。
祭祀防疫不放松,推动“清明”新常态。过去扫墓的人越多越好,如今“网络祭扫”、“预约祭扫”成了新常态。相比曾经,这几年的清明变得越来越“冷清”了。在这场看不见硝烟、听不见炮声的特殊“战疫”中,聚集扫墓慢慢变成了“线上祭扫”,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聚集,严防疫情的扩散与反弹,防患于未然,才是清明正确的打开方式。在清明时节,又逢疫情高峰期,福建、上海、吉林等多个省份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党员干部要发挥好带头作用,暂停现场祭扫,倡导在外亲友清明期间暂不返乡祭祀,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不放松,让清明更加“清明”。
清明节,是寄托哀思、追思过往、缅怀先人、致敬烈士的节日。在疫情防控这一特殊时期,清明节已不只是一个传承千年的节日,无论祭扫的形式如何,清明节本身的精神内涵是不会改变的。学会转变传统观念,践行绿色文明祭祀理念,推动疫情防控不放松,让清明更“清明”!(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永兴镇虹垂村基层党群工作者 孟德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