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刚刚过去,这篇文章可能显得有一些迟,但是今天是想借助植树节聊聊这几年来生态变化给我的直接感受。这也是从一个群众,一个相关工作人员的不同角度谈谈生态这个话题。
植树节定于每年的3月12日,最初意义就是为了激发人们积极造林的热情,促进人们主动爱林的行为,加快国土绿化和林业事业的步伐。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在生态环境问题上最早的也是最基础的举措,可能当时确立植树节的时候生态环境问题还并不突出,但是已经可以看出我们对生态环境的思考与重视。
自2009年起,每年全国绿化委员会都会给当年的植树节确定一个节日主题:2009年是“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2013年是“深入开展造林绿化,鼎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7年是“气候、人类、社会”。从历年的节日主题我们可以看出,植树节的生态意义正在逐年加深,这也说明生态建设的影响更加深刻。植树节作为一个契机,已经从单纯的造林、爱林、绿化,向更深层的生态建设发展。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不止一次强调过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一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最直观的说明。在生态建设上我们确实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以我们内蒙来说,乌海的煤炭污染治理还百姓一个绿水蓝天;库布其沙漠的生态保卫战真正做到了荒漠变绿洲;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的“一湖两海”综合治理让草原“明珠”再现光彩……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取得的成就。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乌兰察布人,大学生涯在通辽度过,不论是我的家乡乌兰察布还是通辽,都是一个风沙很大的地方,以前人们总会开这样一个玩笑:一年只刮两次风,一次就要刮半年,以此来嘲讽天气的恶劣。那时沙尘天气的时候,天空都是黄色的,像开了一层滤镜,出门后用纸巾擦脸都能擦下一层土来。现在的乌兰察布,我不能说风沙天气完全没有,但是和以前相比,现在确实有些小巫见大巫了。大学毕业以后,我从事林业绿化相关工作,才真正了解到国家对林业资源和绿化工程的重视。林业资源管理日益系统化、规范化,而绿化工程也不再浩大,则是分解到了群众生活的点滴之处。这是生态建设对于普通群众最直观的反馈,我们能感受到身边的绿化水平上来了,空气质量更好了,水质更清了,生态治理的大工程离我们群众确实有些遥远,但是生态建设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能实际得分生态建设的红利,这是生态建设能走下去的动力。
生态建设不是一日之功,不在一朝一夕,这是要我们长期坚持、持续发力的长久事业,这不是一个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事情,只有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生态建设才会更加有效,惠及更多的人。种树只是行动的一种,我们更要把爱护生态的理念根治于心,根治于形,才能真正“种”出生态的常青树。(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丰镇市委组织部 牛宇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