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2021年8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强调:“要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果,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因而,我们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写好污染防治大文章,为美丽中国持续赋能,打造出天蓝净土碧水的美丽风景线。
因地制宜、精准治污,打造“绿色中国”靓丽名片。我国地域辽阔,生态环境问题呈现多地区、多领域、多类型、多层面的复杂特征。我们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实地展开调研,坚持精确问诊、科学分析、靶向治疗,因时因地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污染防治的工作方案和有效措施,提高污染防治精细化水平,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适用、高效的治污新路子。如漳州市芗城区逐步构建完善“源头—管网—水厂—河道”—张图,推进“管网维护—污染源巡查—污染源管理”的闭环管理体系,做到水岸同治、建管并重,在黑臭水体防治上就取得了很大的实效。相反,近期,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察组在山西省娄烦县督查时发现,部分乡镇污水主管网铺而不用、使用率不高,沦为村民眼里的“摆设”,因而,要对症下药,打通民生工程“最后一米”,真正让民生工程发挥便民利民效用。只有精准治污,“遍地开花”,绿色中国的靓丽名片才更加鲜亮。
顶层设计,依法治污,绘就“绿色中国”美丽图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了绘就“绿色中国”美丽图景,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依法铁腕治污,推进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推动了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等等,还有一些地方性的生态法规,充分发挥了立法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以法律“红线”守护生态“绿线”,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科技赋能,绿色转型,厚植“绿色中国”发展底色。我们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利用科技赋能,推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双管齐下”, 让“绿色发展”更可持续。今年以来,“华龙一号”核电机组投入商运、乌东德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等等,清洁能源重大项目建设不断传来捷报。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负责人表示,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清洁发电体系。科研的不断攻关,科技的飞速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不断壮大,产业结构的绿色低碳转型升级,都为“绿色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生态利剑、严格监管,筑牢“绿色中国”生态防线。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关乎民生福祉,关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成效。因此,我们在治理的同时,也要做好预防,防治结合。生态督查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通过生态督查,压实“党政”责任,及时发现生态问题,找出差距与不足,落实整改措施,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坚决守住生态“红线”,打赢污染防治的攻坚战,让老百姓迎面有清风、脚下有净土、推窗有花香、身后有青山,以绿色音符奏响生态文明之歌。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生态环境的治理没有“暂停键”,守护青山蓝天碧水的脚步仍在前行,让我们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全力以赴,久久为功,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中国成为绿色发展的引领者、践行者、贡献者。(南靖高新技术产业园管理委员会 高丽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