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绿,万象更新。4月2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温榆河的植树点,同首都群众一起参加义务植树活动。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在这40年来,我们始终致力于让祖国大地绿色越来越多,城乡人居环境越来越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更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深刻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把生态保护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而提升人民群众的绿色获得感、生态幸福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生态+经济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保护的成败归根到底取决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过去,一些地方的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高耗能、高污染产业,不仅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还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就必须先实现“砍树人”到“看树人”,“卖石头”到“卖风景”的身份转变,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持久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让老百姓端起“生态碗”,吃上“生态饭”,真正做到既有“生态美”,又有“经济美”。
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生态环境的容量有限,在面对生态环境挑战时,全人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要像爱护我们的眼睛一样爱护生态环境,像保护我们的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不触碰生态红线,平衡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定力,不动摇、不松劲、不开口子。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要形成发展、生态、富民的叠加效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因自然而生,与自然共生。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生态环境保护也是为了民生,要建设好集都市农业、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生态经济带,构建好生态良好、秀丽宜人的风景带,让老百姓挑上绿色发展的“金扁担”,让老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冰冻三日非一日之寒。改善生态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秀生态环境需要。(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山城镇组织办 刘杨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