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习近平主席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众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共识和呼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全面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就生态文明建设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形成了系统完整的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明确要求“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具有战略高度的阐述。
转变经济发展是关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必须适合我国国情和实际。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挑战,我们要用有限的资源环境条件,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就必须持续提高生态效率。其根本出路在于推动发展方式生态化的转型。通过资源节约、生活俭朴、行为自觉、公众参与和系统和谐,展现全新的天人合一的生态风尚。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绿水青山的理念上来,把产业结构调整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改变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抓好节能减排是核心。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好”是基础,“好”的体现之一是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做到节能减排。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让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成为两根“高压线”,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资源节约集约使用技术,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系统认知环境演变规律,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保护、修复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高自然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发展相关技术、方法、手段,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典型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污染环境修复,实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注重源头治理,切实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工作,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合理有效使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率,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
实行严格制度是保障。合理、有效的制度,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维护公共权益的利益导向。像控制人口、保护耕地一样,实行严格的环境资源保护制度,严肃法律制度、环境标准、执法纪律、执法手段,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 机制。其次,实行政绩督察制和行政问责制,对那些我行我素、无视法纪、严重 破坏生态环境的人要坚决惩处,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绝不允许“少数人发财、人民群众受害、全社会买单”的情况再出现。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 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黄坑镇人民政府 许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