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水环境安全保障制度建设,着力打通农村小微水体之间的联系,实现全域河流、沟渠相交、水相连,形成水系相通、水网相连、水脉相承的生态水系。农村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建立防汛抗灾物资联储联调体系,特别是针对抢险救灾工作“点对点”储备到位,农村管理者在防汛紧急期,加强提防建设和水生态建设尤为重要。认真贯彻落实重点截面的雨情、水情监测,实现雨情除、险加固,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落实水情信息实时监测、在线追踪。实行雨污分流,确保将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提升农村品质、排涝“血管”畅通同步进行。突出水环境集中治理攻坚,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增进民生福祉有机结合。
突出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全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落实责任到人、隐患排查到人。实行山水林田湖一体化探索出统筹推进生态建设和农村高质发展的新路子。突出农业生产、生态文明,明确了行政、技术和巡查三个责任落实。农业生产污染全面治理,打出“关、引、拒、退”等一系列治理组合拳。同时农村管理实行网格化管理落实片长、巷长、警长责任。持续推进小流域治理,改扩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河道整治和堤防提质改造,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缓坡防冲、河道拓展等方法,深入开展灌溉供水和涵养水源、保护自然的理念。促进资源保护使原本季节性问题得以解决,做到可持续利用和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建立长效生态补偿机制,创新农村治理机制。一是科学开展农业生产,根据农村生态系统价值、生态保护成本、农业发展机会成本,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和工具,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把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统一结合,既有经济激励作用、又有"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二是乡村治理不仅要依法“治”,还要依章“理”落实“村规民约”。过去农村治村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缺乏具体操作遵循和依据,“议什么、怎么议、谁来议”的问题没有明确的参考“清单”。为此,近年来全面实施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制度,明确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制度的基本内涵、方法步骤和实施要领,将涉及集体利益的党务、村务、财务全部纳入议事管理范畴,包括村级重大决策、物资采购、招投标管理、财务管理、工作人员任用、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级举债等分别制作操作流程图,从此村级事项有了明确的清单。三是操作程序规范化,村级事项区分村级重大事项和一般事项两类,小微事项召开村“两委”会确认、一般事项召开村“两委”扩大会商议、重大事项召开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村级事务管理“谁来议”“怎么议”的问题。督导考核严格化,以考核促落实、以问责求实效。为推动农村高质量发展健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做出有益探索。(福建省武夷山市岚谷乡枫溪村党群工作者 彭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