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生态 > 正文

浅谈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

2021-02-20 14:46:01 | 来源: 中廉在线

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调研时,重点强调了要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人类进入20世纪后提出的新命题。在此之前,人类虽也屡受生态破坏之苦,但那时地广人稀,人类可以不断迁徙,因此,并没有吸取教训。进入20世纪后,人口不断增长,而地球上再没有新大陆可供发现,没有处女地可供开垦。环境恶化,人们就要饱尝其苦果,再不可能大规模迁徙了。于是,如何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提上了人们的议事日程。

首先,人们认识到,一定的环境条件是经济建设的基础。如肥美的草原是牧羊业的基础,茂密的森林是采伐业的基础。道理说起来简单,但在人们的具体经济活动中,却常被忽略。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发展,无止境的追求扩大规模,全然不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结果“过牧”造成草原退化、沙化,“过采”造成森林面积减少,功能退化。最终导致牧羊业和采伐业的萎缩和消亡。所以,发展不是硬道理,适度发展、可持续发展、与保护环境协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其次,人们认识到,一定的环境条件是构成人们幸福生活的重要物质条件。矿藏开采和冶炼,在带来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造成了水污染、土地污染和空气污染。当一定区域的大环境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时,那里的高楼大厦、豪华广场和影院,这些所谓的“经济成就”,对我们就会失去意义。当一些矿主赚钱跑路,到美国购房移民后,仍然贫困的广大矿工不可能移民,他们还要在污染了土地上生存,由于环境质量恶化了,他们的生活品质就会更差。这样的发展对于人民有何益处?对于国家有何益处?所以,发展不是硬道理,资本主义同样说要发展,但那是让贫富两极分化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发展是让广大人民群众受益,让国家受益,让子孙后代同时受益。社会主义方向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对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综上,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一定要协调好。经济建设要考虑环境的承受能力,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求发展。好的环境质量是构成人们好的生活品质的重要物质条件之一。牺牲环境质量就是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董必文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濉溪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