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民生 > 生态 > 正文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共同守护美丽地球

2021-02-20 14:38:33 | 来源: 中廉在线

2020年9月30日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习总书记曾说过:“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同心协力,抓紧行动,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再一次诠释了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人类属于自然,人类的每一次不加节制的行为都将遭到自然的反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势在必行,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路,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共建一个清洁美丽,繁荣昌盛的世界是每一个人的职责所在。

18世纪60年代,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之火迅速蔓延全球,轰轰烈烈的工业文明让人类欢呼雀跃,然而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发展,人类对资源不加节制的掠夺,经济危机、生态困境开始频频出现。无论是比利时的马斯河谷事件、美国的多诺拉事件,还是日本爆发的“水俣病”、“痛痛病”,无不为我们敲响警钟。我们应当意识到人类依赖于自然,同时人类的活动又深刻的影响着自然,人类对自然的每一次破坏和掠夺,最终都会报复至人类身上。如果我们仍不重视保护环境,爱护自然,那么日趋严重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无疑将让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走向灭亡。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是保护地球,也是保护我们生存下去的权利与机会。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目前,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解决全国突出的环境问题关系着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利于实施全面可持续发展战略。西方国家从工业的迅猛发展中获益,但是现在却在偿还着工业化起步阶段对环境欠下的债务,我国目前正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我们应对从西方国家的发展中吸取教训,绝不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我们应当提前将环境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时刻牢记习总书记的那句至理名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社会的发展不需要以破坏生态,牺牲环境为代价,而是要在不超越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在不危及子孙后代的需要条件下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道路,加强建设生态文明,共同守好这片广袤的蓝色土地。(吴绿萍 福建省寿宁县犀溪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万海男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
技术支持:沈阳网站建设公司-开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