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服务群众经费既是基层历练的“金钥匙”,更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如何让这笔承载为民初心的经费真正“活”起来,成了我驻村伊始最重要的考题。
在温情走访中叩响“暖心门”。在金华市兰溪市女埠街道汇潭村,有一群特殊的村民,他们或是身患疾病,或是孤苦无依。与村书记商议后,我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走进这12户特困家庭。推开吴大伯的木门时,破旧的屋内,他正倚着床头发呆。这位受精神疾病困扰多年的老人,日常起居靠姐姐帮衬。我们递上米油时,他他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包装袋,含混不清地重复着:“好,好......”从他的眼神中我读懂了他的感激,让我明白我们的每一次俯身问候、每一次温暖帮扶,对他们来说都像是寒冬里的炉火,燃气温暖与希望。
在深入宣传中筑牢“环保墙”。汇潭村是甘蔗种植“明星村”,每到秋收季节,不仅有“千亩青纱帐,百里红糖香”的美丽图景,也有秸秆焚烧这一“老大难”问题。秸秆焚烧烧不仅污染环境,还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为了守护汇潭的蓝天和家园,我决定用一部分经费开展 "甜美汇潭・共守蓝天" 秸秆禁烧宣传活动。我和村两委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向农户们发放倡议书,详细讲解秸秆焚烧的危害和综合利用的好处。为了让农户们更容易接受,我们还准备了草帽和毛巾作为小礼物,炎炎烈日里,这些实用的物品受到了农户们的欢迎。“大爷,您看这秸秆粉碎还田,既能肥土又能省钱,比一把火烧了划算多啦!”我踩着田埂小跑着追上正准备点火的张大爷,从环保讲到效益,从安全说到增收。他挠着后脑勺笑道:“听你这么一说,烧了还可惜。”渐渐的,通过一次次劝说、一回回宣传,越来越多的农户主动参与到保护蓝天的行动中来。看着田间地头不再有浓烟升起,天空变得更加湛蓝,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在携手共建中铺就“便民路”。汇潭村的公交站点旁原是一片泥土地,下雨天总变得泥泞不堪。看着乡亲们在泥地里深一脚浅一脚的模样,我和村两委决定用剩余经费铺就一块“安心地”。拌砂浆、搬砖石,村民们自发搭手,近70岁的吴大爷都扛着扫帚要来帮忙清理场地。当第一车混凝土铺下,一位老奶奶拉着我的手说:“现在好多了,下雨天等车再也不用担心踩得一脚泥了。”
8000元经费,在乡村振兴的蓝图中或许只是细笔勾勒,却在民生画卷上添了一笔温暖的注脚。在这驻村点滴里,我渐渐懂得了为人民服务不在于豪言壮语,而在于俯身为民的每一次践行。未来的驻村路上,我将继续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好每一件“微实事”,让青春在基层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选调生 孙潜)